电影 广播 录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711
颗粒名称: 电影 广播 录像
分类号: G129
页数: 2
页码: 337-338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霞浦畲族电影、广播、录像事业。
关键词: 霞浦畲族 文化事业

内容

电影 1953年,人民政府派出电影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免费巡回放映,宣传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进行慰问活动。霞浦畲族人民第一次看到电影,极为欢欣感激。当时,交通不便,各畲村争先派民工搬运机器,电影队一到总是敲锣打鼓放鞭炮,杀鸡宰鸭请酒,热情款待,如同盛大节日。畲族群众反映:“毛主席管天下,有食有穿,连眼睛都享福了!”“人民政府送电影来,真正关心山哈人,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事过几十年,人民仍然念念不忘。1956年、1958年,县电影队亦时有到畲村放映,但终因交通不便,还有不少僻远村落的畲族群众,看不上电影。60年代困难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队基本没有下乡。
  1979年,县民政局购置8.75毫米电影放映机1部,由县少数民族招待所派员培训畲族放映员3名,组成放映队;1980年,增加16毫米电影放映机1部,人员增加到5名,正式组建专业的“民族电影放映队”,其编制在县少数民族招待所,行政属县民政局领导,业务由县电影公司管理。民族电影队在全县畲村巡回放映,电影公司只收少量片租,放映员工资由招待所支付,其足迹几乎遍及有10户以上人家的畲村,很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据统计,畲村群众当时每年平均都能看到1~2次电影。
  1984年,县民委成立后,民族电影队属县民委领导,县电影公司亦加强业务管理,建立档案,记录放映地点、场次、观众数,以及影片名称、放映员出勤情况等,年终以报表、总结汇总,明确规定在畲村放映片租优惠:纪录片、宣教片、科技片一律免费,故事片、戏剧片只收费5%。连续几年,每年都上映400多场次,畲村群众每年均都能看到3~4次电影。这期间,茶岗、南塘两畲村还组建村电影队,各配备8.75毫米放映机1台,进行定点放映(茶岗队定在本村、南塘队定在本村和瓦窖头)。1982年后,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县民族电影队解散,畲族群众多就近到有固定放映点的乡、村看电影。县民委配合县电影公司,还不时到畲村放映科学普及影片。
  广播 霞浦畲族地区,50年代开始装有线广播,60年代初己比较普遍。70年代初,基本实现“村村有广播,户户有喇叭”,畲村有线广播网基本形成。但因管理不善,线路、器材多年未加维修,电线断、喇叭损坏甚多。80年代初,县政府拨款,群众集资,许多线路得以修复。至1989年,全县190个有畲族的村落中,有95个通广播,畲族10666人都听到广播。其中,茶岗等畲村还建立有村级广播室,设备比较齐全,直接转播中央和省、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时事、以及文化、音乐节目并安排有本村节目。用本民族语言或当地汉族方言,向所属各自然村广播本村新闻、通知、专题讲座等,听众倍感亲切。
  录像 80年代,霞浦畲族地区开始有录像播放,至1989年,三个畲族乡共有录像场6家,通常是定点播放,有时也送机到畲村巡回播放。1986年以后,县民委多次向有关部门租借科学普及录像带及民族风情录像带,到部分畲村巡回播放。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