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6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关系
分类号: D562
页数: 3
页码: 244-24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在旧社会,畲族人民遭受深重的民族压迫、歧视和排斥,对汉族统治者及大汉族主义充满对立情绪,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霞浦畲族在相当长的历史中,都不信任汉人,只有“蓝雷三姓一家亲”,才是“自己人”,并普遍坚持不与汉族通婚,尤其是不把女孩嫁给汉人。
关键词: 霞浦畲族 民族关系

内容

在旧社会,畲族人民遭受深重的民族压迫、歧视和排斥,对汉族统治者及大汉族主义充满对立情绪,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
  畲族历史歌《盘瓠王歌》,含着血泪的哀怨道:“当今不比当初好,受尽乡村华老(一作阜老,指汉人)欺,一从原先古人礼,多让华老由其欺。”“山场来〓阜老争,因无纳税争不赢,朝里无亲话难说,全身都金使不成。”“高辛皇帝话原真,咐分蓝雷三姓人,女大莫去嫁阜老,阜老翻脸便无情。”“女人莫嫁华老去,准当爷娘不养你,无情无义是华老,好似小时死去了。”霞浦畲族在相当长的历史中,都不信任汉人,只有“蓝雷三姓一家亲”,才是“自己人”,并普遍坚持不与汉族通婚,尤其是不把女孩嫁给汉人。畲汉之间往往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备,有时关系还相当紧张。
  尽管如此,霞浦畲族与当地汉族的关系,历来还是相当密切的。畲族入迁到这里,其定居聚落大多与汉族村落交错分布,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相距不远,既相对独立,又密切依存。有些畲族村落还逐渐变成畲汉共居村落,一个村落住着畲汉两族人,甚至在一座房屋里住着畲汉两族人。其时,畲族社区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市场和经济中心,一般交易都要到邻近汉族社区进行,因而很早就与周围的汉族构成了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共生依存格局。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频繁的交往。霞浦畲族人民,自清初落籍以来,“一切与齐民相同”,同当地汉族人民一样,都受到当地地主官僚的统治压迫,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着相当友好的关系。
  200多年前,有雷姓畲民从浙江迁到霞浦四都草岗,当时那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岗,难以落脚梄身。离此不远的浦后村汉族人,热情给予帮助,无偿赠送山地,劈除荒草,搭盖草寮。自此,雷姓畲族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劳动,将这片荒山野岗,垦辟成垄亩,逐渐发展成东乡首屈一指的畲族村落。而浦后的汉人和草岗的畲民,在共同开发山区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族人民之间保持着友爱、互助、亲善的关系。这一例子不是个别的。
  县内一些村落,原来是汉族人开发肇建的,畲族入迁时,这些汉族肇基先人把这些村落、耕地让给畲族移民,逐渐成为畲村,如崇儒溪坪村、水漕垄(上水)村等等。这些畲村,往往把汉族肇基先人奉为“开山土主”,设立香位,加以祀供,既纪念当时汉族的开发始祖,又将其作为一方保护神。还有不少村落,是畲汉两族共同开建,或同时一起开建的。盐田瓦窑头的牛岭(后迁利湾)和缸窑下,就是在明代时由从罗源同船乘渡而来的蓝姓畲族和王姓汉族先人,同时在毗邻之地开发兴建起来的。两村两族关系一直亲密友好
  畲汉两族在频繁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居住在畲村中的汉族,接受了畲族的文化,其饮食起居、风俗习惯与畲族无异。学讲畲族语言,与畲族通婚姻,关系十分密切,在同一村里很难分清哪个是汉族,哪个是畲族。崇儒溪坪桃湾山、盐田西胜、牙城一带的畲族村等尤为典型。
  畲医素负盛名。明清、民国时代,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畲医不但为畲族治疗了许多疾病,也是邻村汉族救死扶伤的良医。
  畲族受汉族的影响更为明显。霞浦的畲民一般都通晓本地汉语方言——霞浦话。东南沿海的长春罗湖、赤沙一带畲民100多年前,就已大多汉化,语言、装束都与当地汉族无异。明清时代,发达的畲村办有私垫,聘有塾师,教材与汉村一样,所接受的是正统的汉族儒家思想文化。汉族的文化渗透到畲族生活的各个领域。
  畲村与汉村,互相往来,十分频繁。畲族与汉族每逢年节,互相祝贺。除了一些特殊的民族节日外,大部分与汉族一样。婚丧喜庆,互相帮助,互结“谊亲”,相当普遍。
  近代以后,畲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密切。民国初年,畲族在霞浦城关设立山民会馆,得到当时汉族名绅王邦怀等的鼎力支持。山民会馆主持董事雷天何的儿子在会馆结婚时,相邻女子学校的汉族学生兴高采烈地过来“陪媳妇”。民国35年(1946),县城内畲族雷有金的母亲雷钟氏,百岁寿诞,汉族一些“人民团体”的知名人士,以及许多耆老、群众在中山堂举办“雷母百寿”庆贺活动。县长刘仇亲临庆贺,并馈赠了贺仪,溪西一位林姓名绅还赠送了一口上好的寿木,百名知名人士各为雷母书写一“寿”字,成“百寿图”。畲汉两族人民之间互相帮助、亲密往来的事迹颇多,不胜枚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霞油县的畲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进行了土地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作出了极大的牺牲,为霞浦县人民革命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畲汉两族人民在斗争中空前团结,同仇敌忾,甘苦与共,患难相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西胜梨坪村的畲汉群众,在敌人“围剿”、清乡之后,共同在深山里,盖起草房,居住在一起,度过最艰苦的岁月,畲族群众用生命保护汉族革命同志的英雄事迹比比皆是。
  霞浦一些民族关系较好的地区,两族早就有人开始互相通婚,至民国时期,畲汉通婚已逐渐增多,据崇儒新村的调查,在40年代至少有11对。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