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讨小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605
颗粒名称:
讨小海
分类号:
F307.4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霞浦,“自外江七都港沿海岸而西至东冲,内延官井洋、东吾洋、盐田港,其间居民、虾蟹、鱼鲜之属,莫不各从其事”。濒海的下岐山、瓮里、盘前、下坂、八斗面、二坑、海边等畲村以至离海不很远的白露坑、半月里、牛胶岭、岔头等畲村都有讨小海生产活动。
关键词:
霞浦畲族
渔业
经济
内容
霞浦,“自外江七都港沿海岸而西至东冲,内延官井洋、东吾洋、盐田港,其间居民、虾蟹、鱼鲜之属,莫不各从其事”(民国18年版《霞浦县志》)。濒海的下岐山、瓮里、盘前、下坂、八斗面、二坑、海边等畲村以至离海不很远的白露坑、半月里、牛胶岭、岔头等畲村都有讨小海生产活动。所捕获的主要是滩涂的“土头货”及部分浅海的“犁膝货”和“〓仔货”。其中不少是一方名产。除部分留为自食外,大部分都拿到集市出卖,成为一种重要的副业收入。
讨小海工具及操作技术,因地而异。近海滩涂常用三角锄,锄为三角形状,上大下尖,比普通锄头轻薄、小巧,主要用于挖掘鳗鱼、弹涂鱼(跳鱼、潭条)、虾姑、蟳等。若到离岸较远、较深的淤泥滩涂地,除使用必要的挖、勾工具外,还要驾滑板(溜板、海马)。滑板宽30厘米,长约2米,翘头,如撬状,上有扳手。使用时,将滑板放在泥埕上,乘驾者一只脚跪在板上,两手握住扳手,另一只脚踩在泥埕里,用力向后蹬,滑板便在泥上滑行。主要捕讨鲎、蟳、鳗鱼、鱆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鲜。位于东安岛上的瓮里畲民,为适应深滩涂操作,还创造一种独特的“鳗刁”(如图)。鳗刁木柄、铁身重2.5公斤左右,长1米左右。用于“刁鳗鱼”、吸鱆鱼等。农历五月节后,为刁鳗旺季。鳗有前“洞”与后“仓”,捕者举起鳗刁在洞与仓中段用力破土割划,熟练者一发即中。八斗面等畲村则用竹篾制“乌贼笼”捕取乌贼(墨鱼),笼为圆形,直径近0.5米左右上下各开一口,口周围尖利的篾片制成倒簌,乌贼能进不能出。捕乌贼时,将其放置于乌贼产卵的岐头、岸边,待其钻在笼中,即可收获。最简易而又灵巧的还是白露坑、海边一带渔村创造的“弹涂钓”,这种钓自己制作,用三根5厘米左右的钢线,排成“*”形,中间用小锡块熔接,然后弯成羽毛球状(“〓”),正中连一4.5米长的蚱蚕丝线,用于钓弹涂鱼。届时,钓手静立海滩,瞄准目标,命中后拖回即可。能手每天能钓4~5公斤。50年代,白露坑雷永积每天能钓8~9公斤。
以上都是用于滩涂,讨“土头货”,而在浅海捕捞“犁滕货”、“〓仔货”,所使用渔具,则与当地汉族完全相同,但数量均不多。
除此,滨海畲村盘前、下岐山、下坂、二坑等,80年代后还发展一些海洋捕捞,如捕鳗苗等,收入也相当可观。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