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畲村专业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603
颗粒名称: 典型畲村专业户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段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畲族群众积极发展饲养事业。上水等部分畲村的人均畜牧业收入成倍增长。蓝其禄、雷春花等饲养专业户脱颖而出。
关键词: 霞浦畲族 畜牧业 经济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畲族群众积极发展饲养事业。上水等部分畲村的人均畜牧业收入成倍增长。蓝其禄、雷春花等饲养专业户脱颖而出。
  上水。该村山场草肥场广,是个天然的牧场,群众长期饲养牲畜,富有经验。1986年,该村将上级部门的扶贫款集中使用,统一买了羊羔牛崽,并落实到各家各户饲养。1988年,全村养猪440头,牛30多头,羊500多头,家禽4000多只,仅畜牧一项,户均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1989年5月,该村与县民族经济开发服务站签订牛体人工殖牛黄的黄牛牧养合同,10户群众饲养黄牛30头,户均收入牧养费近千元。
  茶岗。1989年,全村养牛113头,羊556头,猪560多头,鸡鸭15000多只。有养鸭专业户6户,养鸡专业户4户,养羊专业户3户。全村人均畜牧收入125元,比1978年的41元增长了2倍多。
  二铺。全村130户,共养羊6000多只,户均5只羊。1989年,又引进四川麻羊新品种,大力发展商品羊。
  北壁牛栏头蓝其禄为养鸡专业户。1986年开始饲养,后与宁德飞鸾海军联办养鸡场。养菜鸡4万多只、蛋鸭3千多只,年纯利近3万元,是我县横向联合中的第一个向外技术承包的农村青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33户,除4户单身汉外,都发展家庭饲养业。成为家禽专业户。至1989年止,全村鸡鸭成群,牛羊满山。户养最多数;牛6头,羊28头,猪15头。
  长春雷春花,畲族家庭妇女,一家五口人,靠饲养致富,1986年被宁德地区民委评为“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先进个人”,并出席全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1989年,在霞浦县首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1982年雷春花家遭火灾,经济损失3000多元。1984年,用县民委贷款的1000元买了5只羊、1头耕牛和2头小猪,精心饲养,至1989年发展到羊28只、猪3头、牛2头、鸡50多只,畜牧一项年收入近5000多元,生活大为改善。不但还清了贷款,还盖了新房。
  州洋青福洋当厝钟发珠一家,养母猪10头、菜猪5头,1989年出猪仔240头,仅养猪一项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