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及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589
颗粒名称: 品种及分布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段介绍了畲族地区的果树品种主要是温带果树,有枇杷、柑、桔、杨梅、桃、李、柿、青梅、〓、柚(老枹)等,野生半野生果树品种非常丰富,还有数量很少的番石榴、杏、芦柑等。此外,南门山、岭头、青福等地亦有少量种植。
关键词: 霞浦畲族 种植业 经济

内容

畲族地区的果树品种主要是温带果树,有枇杷、柑、桔、杨梅、桃、李、柿、青梅、㮈、柚(老枹)等,野生半野生果树品种非常丰富,还有数量很少的番石榴、杏、芦柑等。
  枇杷 全县畲族地区种植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以下几个行政村(括号内为株数,下同):大沙(17100)、四斗(14000)、大墓里(12000)、马洋(10000)、瓦窑头(9800)、茶岗(8700)、溪边(5500)、三坪(4000)、一层(3000)、凤江(2000)、白露坑(1850)、青岙(1800)、法华(1000)、上水(1000)、茶坑(1000)、二坑(1000),其中瓦窑头枇杷种植历史悠久,全县闻名,特别突出的竹园村种一万多株。此外,南门山、岭头、青福等地亦有少量种植。大坪、墓斗、八斗浿、半岭等村,海边、后山,清水壑、牛角湾、牛栏头、四门桥等自然村则为零星种植。
  柑桔 种植面广。全县除个别海拔较高的畲族村外均有种植,多少不等。其主要品种是福桔与蜜桔两种。主要分布于:茶岗(2600)、马洋(18700)、青岙(10500)、白露坑(6840)、溪边(6000)、瓦窑头(5300)、大沙(4280)、八斗(4000)、法华(2350)、东山(2000)、南门山(1500)、牛角湾(1500)、凤江(1200)、盘前(1000)、牛栏头(900)、洋边(800)、墓斗(800)。此外,大浿、一层、上水、青福、长湖等地有少量种植,其数量约在400~500株左右。
  桃 集中分布于下列几个畲村:大沙(12925)、茶岗(6300)、四斗(2000)、马洋(1900)、二铺(1500)、字堂里(1000)、青岙(800)、一层(1000)、牛栏头(550)、江家洋(500)、牛角湾(550)。
  杨梅 畲村种植的杨梅多为红杨梅,集中于下列5个行政村和竹园自然村:大墓里(12800)、大沙(7675)、大浿(4000)、马洋(2450)、洋边(1000)、竹园(2500)。此外,尚有:七宝洋(750)、法华(500)、岭头(340)、海边(200)。
  李 以崇儒畲族乡种植最多,面积达985亩。乡政府所在地的崇儒村出产的“芙蓉李”为著名的本县特产,以“芙蓉李”(红李)制成的李干、嘉应子等畅销国内外。次于崇儒、种植较多的是盐田畲族乡的瓦窑头村种有9300株和州洋大沙种有165株。其余畲村基本不种。
  青梅 主要是1985年以来种植的。集中于字堂里4100株、州洋乡民政民族果场2125株、过洋1000株。
  柿 以盐田畲族乡杯溪沿岸种植最多,所产的“冬秘”质优、味甜,是鲜食佳品。
  柚(老枹) 集中于大坪(15亩)、三坪(3亩),州洋民政民族果场种有文旦(1.5亩)。
  梨 集中于大坪(48亩)。小马后仓有五六百株,时间较早,约为新中国成为前后所种,收成颇丰。
  番石榴、杏 仅有大坪村种植,番石榴7亩、杏1亩。
  芦柑 州洋民政民族果场种有1.15亩。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