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578
颗粒名称: 其他作物
分类号: F307.1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霞浦畲族种植的农作物,除了稻谷,甘薯之外,还有大小麦、高粱、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蓝靛、油菜、甘蔗、烟叶、纻麻、黄麻、芝麻、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类、饲料、绿肥等其他作物。
关键词: 霞浦畲村 种植业 经济

内容

霞浦畲族种植的农作物,除了稻谷,甘薯之外,还有大小麦、高粱、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蓝靛、油菜、甘蔗、烟叶、纻麻、黄麻、芝麻、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类、饲料、绿肥等其他作物。这些作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例较少,且多自食自用,商品率低。
  蓝靛 (青靛、菁靛、菁草)有蓼蓝、大蓝、槐蓝等品种。明代以来,西乡等处畲族地区常有种植,“擅蓝靛之利”,尤以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最盛。收成后绞其汁,以灰扰之而成靛,用于染布,品质极佳,久不褪色。同治、光绪以后,台湾蓝靛输入,本地靛业衰退。民国期间,西洋靛竞进,比土靛强20倍,而价较廉,土靛败倒,种靛者寥寥,以至绝迹。
  麦类 畲族部分地区利用冬闲地,种植大、小麦,是“小季”的主要作物。1989年,30个村种植面积为1952亩,总产98.98吨,平均亩产50.7公斤。
  大豆 畲族地区普遍栽种,在稻田的田塍寄种,或薯园中套种,也有大片山园种,畲族山区栽种尤多。1989年,30个畲村种植2835亩,总产186.7吨,平均亩产65.88公斤。
  油菜 畲族地区栽种的品种多为胜利油菜。利用甘薯冬闲地栽种,为冬种作物。油菜的叶、茎可作绿肥,油菜籽可榨油,为畲区食油的主要资源。1989年,种植面积2951亩,总产181.6吨平均亩产61.8公斤。
  花生 本县南部一带畲村均有栽种,但鼠害严重,栽种不多。栽种较多的是青福、墓斗、马洋等村,其他零星栽种,或三五亩,或十来亩。全县畲区栽种面积:1986年345亩,1988年467亩,1989年354亩,产量不高。
  豆类 畲族地区多种蚕豆、豌豆、耳豆(多是小耳豆)、四季豆等。南区畲村多种蚕豆,东、北区畲村多种豌豆。耳豆多在山区寄种于甘薯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场。四季豆仅在白露坑、南门山等地栽种。豆有六月豇、八月豇,均为菜食之用,只是零星栽种。
  蔬菜 畲族地区均有栽种,品种较为齐全,有白菜、菠菜、包菜、萝卜、芥菜、芹菜、花菜、空心菜、茄子、苦荬等。但各区域亦有所区别,山区以萝卜、芥菜为主,也栽种一些白菜、花菜,多为四季食用;南部地区土质肥沃,大白菜株均七八斤,除自己食用外,还能出卖一部分,是家庭一宗经济收入。
  瓜类 品种繁多。南瓜是本县畲族地区善种之瓜,其他如丝瓜、匏、冬瓜、苦瓜、西瓜、佛手瓜,不同区域,各栽种一些。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