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歌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古歌》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021
颗粒名称: 婚姻歌简介
分类号: I277.295.1
页数: 108
页码: 091-198
摘要: 恭城瑶族人婚姻主要有娶亲婚和入赘婚两种形式。娶亲婚,对家主而言俗称“娶媳妇”,对娶亲男子而言俗称“娶新娘”“讨老婆”。“哭嫁”,汉族以哭为主,瑶族以唱为主,保庆的瑶族有专门的“媳妇娘歌”曲调,在势江源区域用的是八甲调或本地调。唱《新郎歌》,也称《贺郎歌》《婚庆歌》《花烛歌》等。在瑶族特别是过山瑶中,入赘婚占比较高,婚礼简单,摆歌堂也很少。势江源地区约在晚上9-10点开始由主家起歌堂,一小时以后对方才接歌,然后双方对唱,一直唱至天明方散。“贺郎歌”为保庆人所独有,有专门的曲调。《贺郎歌》于晚上八九点开始,11点结束,即“送郎入洞房”。唱《贺郎歌》的歌师有2-4名,分成两方,以便对歌。
关键词: 恭城瑶族自治县 婚姻歌 简介

内容

恭城瑶族人婚姻主要有娶亲婚和入赘婚两种形式。娶亲婚,对家主而言俗称“娶媳妇”,对娶亲男子而言俗称“娶新娘”“讨老婆”。歌堂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唱《新娘歌》,或称《媳妇娘歌》《哭嫁歌》。“哭嫁”,汉族以哭为主,瑶族以唱为主,保庆的瑶族有专门的“媳妇娘歌”曲调,在势江源区域用的是八甲调或本地调。二是唱《新郎歌》,也称《贺郎歌》《婚庆歌》《花烛歌》等。入赘婚,对男方而言俗称“上门(倒插门)”“就亲”;对女方而言叫“招郎”“招婿”。在瑶族特别是过山瑶中,入赘婚占比较高,婚礼简单,摆歌堂也很少(女方少、男方无)。婚姻歌不是所有家庭都唱,而是根据主方经济条件、家主喜好,以及时势而定。唱歌时间,女方有一到三晚,出嫁前连唱多晚。唱歌有两层意义:一是唱歌和礼仪的传承,以老带新,有天赋的女性历练几次唱歌水平优秀的成为歌师,一般的成为歌伴;二是赶制女工,女工指的是缝制新衣、挑花刺绣、绩麻搓线、订线做鞋,这叫作“一搭二就”、一举两得。男方唱歌一般是一晚。夜晚酒席散罢,主家在堂屋摆起歌堂:摆上桌凳,放上瓜果茶水,燃起火炉,而后请亲戚朋友,双方歌师、歌手入座。势江源地区约在晚上9-10点开始由主家起歌堂,一小时以后对方才接歌,然后双方对唱,一直唱至天明方散。“贺郎歌”为保庆人所独有,有专门的曲调。《贺郎歌》于晚上八九点开始,11点结束,即“送郎入洞房”。唱《贺郎歌》的歌师有2-4名,分成两方,以便对歌。其他歌手若干,多是附唱“岭落鲜花令罗令,岭罗鲜花贺新郎”。
  《婚姻歌》共收入歌词796首,分为三类:一为《新娘歌》,共收入观音乡、栗木镇、三江乡的媳妇娘歌;二为栗木镇泉会村的《贺郎歌》,其中有《引郎歌》《贺郎歌》《送郎歌》等内容;三为势江源的《恭贺新婚歌》,采集于莲花镇黄泥岗村和三江乡,反映出同一流域不同辖属的文化共性与个性。《婚庆歌》完整地记录了婚庆歌堂的每个环节和歌词内容,无论从研究还是传承方面而言均是可贵的。

知识出处

瑶族古歌

《瑶族古歌》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民歌作品集,分为风流歌、稚童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