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传承与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818
颗粒名称: 民歌传承与保护
分类号: J607.283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段讲述了安徽云梯畲族乡畲族民歌传承与保护内容介绍。
关键词: 畲族 民歌 传承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梯畲族人民和各民族人民一样享受到了民族平等和当家做主的权利,畲民不禁唱起:“共产党像太阳,光芒四射照畲乡,饥饿冻馁全过去,畲民翻身永不忘。”1960年,这首畲族新民歌经当时宁国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整理推荐,先后参加了区、县业余文艺会演,得到广泛传唱。1970年,由当时狮桥区文化站叶桐椿作词、畲族教师蓝开友作曲的畲族新歌《唱不完畲乡好风光》参加了全县农村文艺会演。1973—1974年,根据畲族民歌的音调,宁国县花鼓戏剧团在创作中融入皖南花鼓戏,编排了现代新戏《畲汉一家》,参加徽州地区专业剧团调演。1979—1980年,编排现代小戏《金竹岭》,分别参加徽州地区、安徽省专业剧团文艺调演,获得演出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改革开放以来,畲乡经济突飞猛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畲族文化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畲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乡人民政府组建畲族民歌队,丰富全乡人民的精神生活。每年一届的“三月三”畲族歌会,更是把云梯畲族文化活动推向高潮,畲民情不自禁地唱道:“层层梯田稻谷黄,茂盛绿林像海洋,座座瓦房新崭崭,畲乡处处好风光。”云梯畲族民歌,不仅在当地得到广泛传唱,还以各种演唱形式参加了省、地(市)、市(县)艺术展演活动。
  畲族民歌靠世代口口相传,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为民歌的流传、记录带来一定困难。云梯畲族人口数量较少,畲族的文化工作者少,主动创作民歌的人员更少,畲族民歌创作后继乏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导致传统畲族民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畲族人的审美观念亦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畲民对畲族民歌的兴趣下降。特别是畲族民歌的“假音”唱法,青年一代的畲民不愿意学也不愿意听。由于语言障碍,汉族听众难以听懂畲族民歌,加之本民族的人口数又少,导致听众相对缺乏,演唱者和创作者的激情有所下降。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民歌文化遗产,市、乡两级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宁国市文化工作者对云梯畲族民歌进行歌谱的收集和整理,并录音、录像;乡人民政府每年举办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会,传唱畲族传统民歌;乡畲族中心小学开设畲族民歌课,聘请畲族老人为学生传授畲族民歌唱法,使传统畲族民歌能代代相传。
  2010年7月,云梯畲族民歌被列入第三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知识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云梯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志编纂委员会2018年在北京方志出版社所写的《云梯畲族乡志》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