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药材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2797
颗粒名称:
中药材种植
分类号:
S567.71
页数:
5
页码:
67-71
摘要:
本段讲述了安徽云梯畲族乡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中药材种植
生产
宁国市
内容
宁国是宁国贝母的产地,是“中国前胡之乡”,也是中国白术的重要产地,云梯畲族乡是宁国贝母、“宁前胡”、鸡腿术的主产区之一。2010年,全乡共生产中药材35吨;2015年,生产中药材达84吨。
宁国贝母
1968年,药农在云梯畲族乡汤公山发现并采挖了野生贝母,后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陈心启审核,定名为“宁国贝母”,商品名为“皖坪贝”。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主管药师殷淑芬和全国贝母专家、教授陈心启研究宁国贝母的成果——《药用贝母新资源》,发表于《云南植物研究》1985年第3期。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清华等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比检验,发现宁国贝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在0.3%左右,高于浙贝,与安徽贝母(新种,1983年定名)差不多,从该品种总碱中分得碱Ⅰ、碱Ⅱ、碱Ⅲ、碱Ⅳ四种生物碱。前三种碱为贝母类所共有,分别定名为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和贝母辛;而碱Ⅳ为无色细针状结晶,熔点为284℃~286℃,为宁贝所独有的一种新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23H47NO2,命名为宁贝甲素(ningpeininea)。经药理试验,宁国贝母醇浸膏及总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疗效很好。
宁国贝母是冬种夏收作物。寒露下种,立冬萌芽,2月中旬齐苗,3月下旬为盛花期,立夏前后茎叶枯死,立夏后收获。宁国贝母原种分布在汤公山1000米处,具有可塑性大、抗涝性强的特点。它对土壤、气候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力较强。野生种已成功地引种到低山,甚至栽培于平地、菜园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且生长茂盛。云梯年平均降水量达14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凡具有地下鳞茎的植物,雨水多时鳞茎易烂,但宁国贝母生长良好。
栽培特点 宁国贝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皆可,因而繁殖速度快。同时,两种繁殖方法交替使用,又能防止品种退化。初栽挖破的贝母仍能成活生长,故可采用鳞茎种植和切片种植,有利于扩大生产、节约种子、提高商品质量。宁国贝母利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以向阳、湿凉稍干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通畅、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种植前,土地必须深耕细耙,做成鱼背形的高畦。寒露前后,种子起土,进行选种。种子贝母要随挖随选,当天下种。下种时,开沟平直,贝芽向上平排,覆土厚度要平于或略高于垧面。覆土后应铺上厩肥。冬至前后,鳞芽未露土面时重施基肥,主要施入人粪尿、饼肥、家畜肥。立春后施苗肥,苗高13厘米时补施一次人粪尿或化肥。立春后,除草需与追肥结合,此后见草需用手拔。
加工程序 立夏前后,地上禾苗枯萎时,选择晴天把挖出的贝母装入竹箩内,放置在河水中洗净附着的泥沙,再把贝母置入倾倒的水缸或竹箩内,用竹扫帚搅动贝母,使其互相摩擦,直至表皮脱净、液浆渗出为止。然后把贝母与石灰粉以4:1的比例混合、拌匀、晒干。如果遇到阴雨天,可把贝母摊开过一夜,使其阴干,或用小火烘干。
“宁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分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其干燥根可药用。宁国所产前胡主要为白花前胡,以个大、皮黑、条长、内黄、香味浓等优点畅销国内外,素有“宁前胡”的美誉。
“宁前胡”主要分布在海拔200~1500米的向阳山坡上,以及路旁、林缘、灌丛中。性喜温和,耐寒、耐旱、怕涝。山越高,“宁前胡”的生长年限越长,质量就越好。云梯畲族乡的前胡,以毛坦村出产的“宁前胡”质量最佳,出口率最高。
栽培技术 “宁前胡”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可种植。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一定荫蔽的缓坡地,如高塝田、幼林地等。空闲地可在头年每亩施入土杂肥、猪栏粪等1000千克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冬季翻耕封冻。整地前可施50千克过磷酸钙加10千克复合肥,做成1.2~1.5米宽的平整畦面待播。12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称作冬播;或在第二年3月上旬至清明节期间播种,称作春播。每亩用种量为0.75~1千克(出芽率在85%以上),以撒播为主,也可采用条播。播后覆土,最好盖一层薄草木灰或用扫帚轻扫即可,覆土不可过深,否则影响发芽率。“宁前胡”也可在经济林幼林地套种,农历正月底撒入种子即可。
“宁前胡”迟播遇干旱天气要注意保墒,可用稻草覆盖,必要时可浇水。苗高5厘米时要除草间苗。为了遮阴,可在地沟套种玉米之类的高秆作物,减少“宁前胡”抽薹率。4—6月,重点除草。7月底、8月初追肥,二年生的前胡此时不可施肥。为了促进“宁前胡”根部的生长,提高产量,对一年生和二年生“宁前胡”不留种的植株在抽薹早期进行折茎打顶,打顶应选在4月上旬茎秆未木质化时进行。
采收与加工 “宁前胡”一般在11月底开始采挖,挖取不抽薹的植株根部,齐芦头去掉茎叶,除尽泥土,晒干或低温烘干,搓去细须根即可分级出售。
白术
宁国市东南部的白术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与著名浙江於潜於术的产地相连接、自然环境相似,以云梯畲族乡毛坦村所产的白术质量最好。因其皮光滑、秆细、肉多、气味香浓,形似鸡腿,故又名“鸡腿术”,是白术中的上品。
白术喜凉爽、怕高温,种子萌发适温为25℃,根茎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抑制生长,能耐-10℃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白术与禾本科轮作为好,不宜重茬。
选地整地 栽种白术,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砂质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冬耕,经冰冻熟化,第二年春季播种前,每亩施厩肥、堆肥、草皮灰等2500千克混合肥,40千克过磷酸钙,耙细整平,做宽120厘米、高20厘米的畦。
繁殖方法 第一年用种子育苗培育术栽种白术,第二年春季进行栽植或移栽。首先是种子育苗。选择颗粒饱满、色泽新鲜、无病虫害的种子,3—4月播种。播种前,把种子放入25℃~3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保湿催芽,待种子萌动露白点后播种。在畦面按行距15厘米左右开浅沟,播幅宽10厘米左右,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草木灰,覆土后扫平,每亩用种量为4~5千克。保持畦面湿润,15~20天可出苗。幼苗出土后,勤除草,适当间苗,及时摘除花薹。
术栽贮藏 10月下旬,采挖根茎,抖掉泥土后,剪去茎叶和须根,即为术栽。术栽修剪时,宜保留长0.5厘米的茎基和1厘米左右的须根,使株形良好。把术栽摊于室内晾1~2天,待表皮稍干后,在阴凉处用湿沙与术栽分层堆积,总厚度在30厘米以下为宜,并在中间插几束稻草以利通气。
术栽栽植 选择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芽头饱满、顶端细长、尾部圆大、须根细密、无病虫害的术栽,在12月下旬至下年3月下旬(冬至到下年春分)栽植或移栽。因土层浅薄的地区保温差,栽植或移栽可推迟到每年农历二三月间下种。栽植时,每穴放术栽2个,并覆盖薄土。
田间管理 苗期要勤除草松土。植株封行后宜拔草不松土,以免伤其根部。注意雨后及露水未干时不能除草,否则容易感染铁叶病。一般需追肥3次:第一次在苗出齐后;第二次在5月下旬,每次每亩施1000千克稀薄人畜粪尿,促进植株生长;第三次在摘除花薹后5~7天进行,每亩施20千克复合肥、1000~1500千克人粪尿。术栽栽植后,要及时摘除茎基部长出的新苗,只留主苗。待7月植株陆续长出花蕾后,除留种田外,要及时剪去花蕾,使养分集中,促进根茎生长。
采收加工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采收期。当白术茎秆变为黄褐色、叶片枯黄时要及时采挖。若采挖时间过早,根茎会较嫩,药材会质量差、产量低;若采挖时间过迟,已萌生侧芽,白术干后表皮会皱缩,导致品质降低。收挖时,应选晴天,挖出全根,抖净泥土,剪除茎秆,晒干或低温烘干后即可出售。
知识出处
《云梯畲族乡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安徽省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志编纂委员会2018年在北京方志出版社所写的《云梯畲族乡志》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