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贞文诗赞宁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600
颗粒名称: 郑贞文诗赞宁德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郑贞文(1890~1969),字幼坡,号心南,又号龙山砚叟。原籍长乐,生于福州。十三岁中秀才,后入省城乌石山师范学堂就读。十六岁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获理学学士。就学间与郭沫若结为挚友。
关键词: 福建 宁德 人物

内容

郑贞文(1890~1969),字幼坡,号心南,又号龙山砚叟。原籍长乐,生于福州。十三岁中秀才,后入省城乌石山师范学堂就读。十六岁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获理学学士。就学间与郭沫若结为挚友。宣统元年(1909),在日加入同盟会。三年后回国 ,应陈嘉庚之聘,任厦门大学教授。不久转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国立编译馆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十二月,由林森介绍,被福建省主席蒋光鼐委任为福建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据郑坦《郑贞文回闽主持教厅的第一年》一文记载,郑贞文在教育厅任上任期长达十二年之久,期间积极增筹教育经费,充实早期开办的省立中小学、师范、职业等校,并创办科学馆、公有林和进行民众识字教育,提倡著名的“笠剑学风”,颇有建树。
  郑贞文《在福建教育厅任职的回忆》一文介绍,他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携属下到闽东视察学务 ,第一站到达宁德县。同月,得省府急电 ,“漏夜过飞鸾岭”,奔赴永安与陈嘉庚先生会晤。
  在宁德视察期间,他在县长熊方及县教育科长的陪同下,走访了省立三都初级中学、宁德县立初级中学、宁德县小学等学校,后又深入霍童、七都等乡镇小学,做详细调查,对学校存在的一些不足,督促县长进行整治改善。视察之余,宁德县富饶的山海资源,美丽动人的风光,以及淳朴的人文,使郑贞文为之惊叹不已 ,乃口赋七律一首,以表达他的仰慕之情,诗曰《视学闽东首站宁德感赋》:“飞鸾越岭是闽东,第一名山数霍童。渔米茶香财不匮,枕轻独秀技偏工。教儿义举严亲责,中馈调和主妇功。寄语蕉城诸士女,乘时奋发竞为雄。”(是诗由七都云淡村八旬老人林肇梨口述回忆)注释:[1]:这首七绝其实也不是萨镇冰在宁德时所写。据萨兆桐、萨兆寅《萨鼎铭先生年谱》记载,这首诗写于1929(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巳)新年这一天,题目为《元旦偶作》。
  [2]:蕉城民间有长辈在世或未营造坟墓者,后人不能造墓的传统。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