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人题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176
颗粒名称: 二、名人题咏
分类号: K825.81
页数: 3
页码: 44-46
摘要: 然而历史上的这条南路却是商旅辐辏、行人接踵之地,大诗人陆游由宁德主簿调任福州决曹,却在罗源县白塔走马岭意外发现北宋福建提刑苏舜元的摩崖石刻。明代崇祯时期(1628~1644年)内阁首辅、晋江人蒋德璟。少时曾经到温州探望父亲蒋彦,路经飞鸾、白鹤岭官道,为宁德、罗源两县瑰丽风光所叹服,蒋德璟应罗源知县章简之请,为新修《罗源县志》作序,璟弱冠时省先少保东瓯:少时过罗源、宁德诸诗,赵之谦离开福州,赵之谦行走于闽东崎岖山路之间。
关键词: 宁德市 南路古道 历史人物

内容

今天的南路古道,已被104国道、罗宁高速公路切割成碎片,所经之处,无不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的场面,也许只有热爱探险的驴友才会费尽周折,留下一两行宝贵的足迹,除此以外的行人真是难得一见。然而历史上的这条南路却是商旅辐辏、行人接踵之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步行其间。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大诗人陆游由宁德主簿调任福州决曹,所行走的就是朱溪官道。虽然在这里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却在罗源县白塔走马岭意外发现北宋福建提刑苏舜元的摩崖石刻。陆游为此兴奋不已,以字迹“奇古可爱”,乃告县令项服膺围栏保护,并将此事记入《老学庵笔记》,留下来一段文坛佳话。
  明代崇祯时期(1628~1644年)内阁首辅、晋江人蒋德璟,少时曾经到温州探望父亲蒋彦,路经飞鸾、白鹤岭官道,为宁德、罗源两县瑰丽风光所叹服。崇祯十七年(1644年),蒋德璟应罗源知县章简之请,为新修《罗源县志》作序。在序文中,他联想起旧时经历,不禁写道:“璟弱冠时省先少保东瓯,往来白鹤、飞鸾之间,时梯山,时航海,特为险阨。而其风土醇朴峰峦幽峭,意甚乐之!”另外在答复章简的尺牍中说:“不肖少时三过罗源,爱其风土,恨不一登霍童,以及括苍、台雁诸胜,皆交臂而失之。”“少时过罗源、宁德诸诗”,尚存《陈山》、《飞鸾》二首,“聊附以备览”。
  清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赵之谦为了躲避太平军,自温州渡海到福州,依好友福州知府邵步梅。同治元年(1862)农历六月十八,赵之谦离开福州,取道陆路返回温州。由于陆路远比水路来的艰难,赵之谦行走于闽东崎岖山路之间,感慨颇多。一路上留下了《过分水关》、《自杨家溪至白琳道中得三诗》、《次日发宁德》、《大雨止宿罗源》等诗作。当他冒雨艰难翻越了飞鸾岭,乘船由鸾江到宁德县城途中,想起岭上艰难,特意作了一首《渡飞鸾岭》古风(摘录):“天云忽有故态作,力压万山道强横。认山云外路云里,以脚穿云如纳阱。松客舞蹈战云走,海云腾挪亲云迎。千年龙蜕藏大珠,百丈鲛绡囊尺镜。我来洗眼看奇绝,敢道雨行何以圣。”
  清末永嘉才女郑蕙(1850~1872年),字雪兰,她从小好读书,过目成诵,十五岁被迫做了苍南金乡殷执中的小妾。殷执中于咸丰元年(1851年)因捐纳得福建同知,摄政和县事。后调任福州。咸丰十一年(1861年),襄助总兵秦如虎镇压金钱会起义有功,加知府衔。郑蕙虽聪敏贤惠,却因不能生育,备受冷落,抑郁终身。她在夫家九年,仅归宁一次。路经蕉城时,留有《夜泊飞鸾渡》五绝一首:“风起海涛寒,舟人话夜阑。渡头余落月,何处有飞鸾。”回夫家时便病危不起,嘱将平生诗稿付火,逝时年仅二十三岁。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为写墓志铭。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女婿黄干在《送章元德司理罢官归永嘉》一诗中对宁德的道路艰险也心存畏惧,留下了:“峨峨白鹤岭,渺渺飞鸾渡。上有虎豹嗥,下有蛟龙怒”的诗句。清代与袁枚、蒋士铨合称“江左三大家”的赵翼晚年入闽,也曾道出飞鸾。此外王十朋、周廷侍、张元彪、李拔、张际亮、江湜、陈志魁、彭蕴章、刘家谋、谢章铤、许世英,这些文人学士在经过南路官道或泊舟飞鸾渡时,也大都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