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与濂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532
颗粒名称: 萨镇冰与濂坑
分类号: K81
页数: 3
页码: 423-425
摘要: 光绪三年,被选派留学英国皇家学校学习,回国后任职于北洋舰队。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将领之一。历任清朝总兵,海军提督,民国时授衔海军上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1921年代理过国务总理,1923年任福建省长至1927年辞职赋闲。他是中国海军元老,国民党海军界的将佐大都是他的门生。由于他清贫处世,淡泊名利,一生操办公益事业,官民对他极为崇敬,获得“萨菩萨”美称。1949年,他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以九十四岁高龄在福州病逝。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宁德县

内容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近代海军将领,福州人,同治八年(1869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光绪三年(1877年),被选派留学英国皇家学校学习,回国后任职于北洋舰队。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将领之一。历任清朝总兵,海军提督,民国时授衔海军上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1921年代理过国务总理,1923年任福建省长至1927年辞职赋闲。他是中国海军元老,国民党海军界的将佐大都是他的门生。他虽官衔及名气很高,但他为官清廉,生活极为简朴,布鞋布袜,衣着朴素,食不嫌味,赈困济贫,不置田宅,自称“一介小民”。由于他清贫处世,淡泊名利,一生操办公益事业,官民对他极为崇敬,获得“萨菩萨”美称。
  1949年,他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以九十四岁高龄在福州病逝。
  民国十七年(1928年)宁德县濂坑村惨遭陈安俤率股六、七百匪徒于二月初二日攻入村内洗劫二小时,无辜村民惨戮死亡二十一人,居屋被焚四十七座,全村财物被洗劫一空。顿时濂坑村成为瓦砾火场,焦炭气味熏人,浓烟滚滚弥罩村空;尸体遍及村内街弄、房内、田野、山岗、海面、圹堤上。甚至有惨戮致死的村民被斩断四肢,剁成几截;有的尸体还被烧成焦炭。《太原王氏世谱》中有:“故乡波浪无端起,里巷成灰再造难”诗句。
  辞职赋闲在家的原福建省长萨镇冰上将得知濂坑村惨遭匪劫,不顾年迈古稀,于同年四月亲临濂坑视察灾情。濂坑全村男女老少灾民从村口一直跪到离村两里外的地方,迎接萨公到来,他见状下轿扶起每位跪拜恭迎的村民,步履入村。随萨公视察的有探亲在家的霍童人郑筱甘(时任江西省东乡县长)、魏树如(时任罗源县长,原萨老秘书)及宁德县长邵焯,宁德海军陆战队营长周凯荣。萨公见到无屋可居的灾民用草铺在路上作床,到处是匪患后留下的瓦砾场地,饥饿得皮包骨的灾民,为亲属死去而啼哭的家属,及身负重伤致残的灾民。萨公住了三天,与灾民同住同吃。这次他委托郑筱甘、魏树如县长从省财政厅、三都海关、宁德茶税、盐仓及县城绅商捐得救灾赈款一万三百五十大洋。萨公同时指令宁德县长邵焯对濂坑田赋减免三年。
  萨老深念灾民之苦,不顾年迈,又于第二年(1929年)五月第二次视察濂坑,这次他乘船从三都上岸,随从只有他的知交,宁邑绅士林廷伸先生。又蒙萨公向省内外各界募捐赈款八千余元,托邑绅林廷绅先生管理,在濂坑建屋三座,每座两层,每座寝室、仓间、厨房计七十二间供灾民栖居。同时萨老又为濂坑村设计防务安排,在村北牛头岗筑五星雪花型碉堡一座三层,设有瞭望台、枪眼等防御措施,并为碉堡亲笔题名“守御堡”挂于大门上。这次萨老在濂坑住了半个月。其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系的刘海粟得意门生、濂坑人王克权为萨老绘画了十多张肖像,挂于赈款盖房的中堂上,以作永久之留念。
  1931年七月二十七日,濂坑村又遭罕见的狂飙之灾,村民再次悲啼于废墟之中。同年八月,萨老又亲临濂坑赈灾,赈发了一大笔救灾款,这次他住了三天。
  萨老三次莅临濂坑赈灾,一共住了二十多天,白天与灾民促膝谈心,同食,晚上与灾民共枕于破屋之中。夜深人静,他便作诗赋词,每首诗写在九寸长,四寸宽的毛边纸上,计作诗三十多首。遗憾的是,诗稿毁于文革,现只遗两首:
  其一,“为访灾情到濂东,亲临一见情倍深。劫后遗黎自勤慰,废墟惨状羁我身。尘世纷挐谁定乱,神州到处疮痍增。虽有微志济不力,我欠百姓悔我生。”
  其二,不耕而食悔当时,不织而衣自不宜。一日健康须努力,见人疾苦尚扶持。”
  濂坑村《太原王氏世谱·大事特记》中有王克堤先生当时题为《萨公颂》赞美诗,诗曰:“雁门长者,相貌堂堂。才储军政,绩著闽疆。清廉博爱,举国称扬。久司赈务,流泽孔长。濂坑被匪,蒙示周引。赈灾防患,筑堡建房。生资存活,殁获允藏。丰功伟德,百世流芳。
  1947年萨老九十岁寿诞时,濂坑送了一点微薄礼物去福州祝寿。在寿宴上,萨老将他骑在马上的一张八寸长,六寸宽的照片送给濂坑留念。在相片的背面有他亲笔题写的“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寓意:英姿与雄心均不减当年,现年坐在马上遥望北方,全国形势即驱一统,以后的国民不再担忧匪患,美好的生活马上就要到来。
  萨老一生历程跨越了清朝、民国及新中国,他叱咤风云的形象让世人铭记,他的高风亮节让世人敬仰。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和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