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农民协会遗址——七都黄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59
颗粒名称: 七都农民协会遗址——七都黄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1
页码: 111
摘要: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闽东特委制定了“面向城市发展,推动抗战,巩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了在农民中宣传抗日,保护农民利益,中共宁德中心县委派林秋光、马佬志等人以研究农业改良为名在七都黄氏宗祠召开农民大会,成立宁德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林秋光任主席,委员有缪舜华、马佬志、林玉德等12人。农民协会成立后,党组织利用这一合法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抓丁、征粮、派捐,阻止土豪劣绅垄断粮价和粮食出海。农民协会还决定取消贫苦农民所欠地主的一切旧债,实行“二五”减租、“三五”还粮,废除老秤用市秤,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会员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这时,七都农民协会声势越来越大。
关键词: 农民协会 遗址 七都黄氏宗祠

内容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闽东特委制定了“面向城市发展,推动抗战,巩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了在农民中宣传抗日,保护农民利益,中共宁德中心县委派林秋光、马佬志等人以研究农业改良为名在七都黄氏宗祠召开农民大会,成立宁德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林秋光任主席,委员有缪舜华(林秋光妻子)、马佬志、林玉德等12人。农民协会成立后,党组织利用这一合法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抓丁、征粮、派捐,阻止土豪劣绅垄断粮价和粮食出海。农民协会还决定取消贫苦农民所欠地主的一切旧债,实行“二五”减租、“三五”还粮,废除老秤用市秤,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会员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1938年春,闽东红军独立师北上抗日后,党组织决定林秋光留在后方继续领导农民协会,坚持斗争。这时,七都农民协会声势越来越大。
  在七都农民协会的影响下,南埕、拱屿、下塘、六都、廉坑及城关等地的农民协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地主、豪绅对七都农民协会恨之入骨。1938年3月23日晚上,国民党保安第二旅旅长李树棠勾结七都地主突袭七都农民协会。林秋光、缪舜华、马佬志等10多人同时被捕遇害。林秋光等人牺牲后,七都群众为了保住“农民协会”这一团体,组织了一百多名会员到国民党县政府请愿。但后来还是被反动派用武力强迫解散。
  该遗址建于清代后期,占地430平方米,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秋光
相关人物
缪舜华
相关人物
马佬志
相关人物
林玉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