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迎接红七军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13
颗粒名称:
迎接红七军团
分类号:
D231
页数:
5
页码:
15-19
摘要:
本段介绍了1934年8月闽东红军独立团得到命令迎接中央红军以及抗日斗争情况。
关键词:
抗日
红军
赤溪镇
内容
1934年7月,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闽西一路打到水口,然后沿闽江东进,威胁福州。驻闽东的国民党正规军奉命南调合围堵截红七军团,于是,罗源以北的闽东广大地区一时出现了没有国民党正规军的局面,这给了中共闽东特委迅速扩大苏区,扩大红军的大好机会。8月中旬,闽东红军独立团正驻扎在福安赛江下游的甘棠一带。一天,忽然传来命令,说中央红军要来了,全团要开到宁德县迎接中央红军。
过去我们只是听说江西有中央红军,把国民党的中央军打得落花流水,心里十分羡慕,可谁也没有见过。如今中央红军要来了,这一下就可以帮我们把反动派据守的县城、集镇统统打下来,把保安团、警察队和民团的枪统统缴过来。大伙儿高兴的劲儿不用说了。一大早起来,吃完早饭,大阳刚刚出山,队伍就朝宁德赤溪方向开拔。
[=此处为插图=]
9点多钟,全团翻过宁德龟山西头的大岭时,战士们欢呼起来。就在山下,两队灰色服装的中央红军人马正走过阳谷村,向前面的赤溪前进,队尾还在远远的九都方向,被大山挡住了,我们叫喊着奔跑下山,挤在路边的田垄上观看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我们盼望已久的中央红军!从几千里远的江西苏区开来的正规军,他们可比我们神气多了。队列整齐,精神抖擞,一式青灰色服装、八角帽、红五星、红领章、背着方块的圆筒的小背包,还有斗笠、雨伞,头上身上别着伪装树枝。脚上的草鞋最有意思,是用白、红、蓝、绿、黑等五颜六色的布条和毛线编扎,样式真漂亮。他们远道而来,一路行军打仗,衣服却不破烂,也不大脏。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晒得黑红黑红的,汗水把衣服渗透了。他们边走边笑着向我们招手,说着我们当时听不懂的外地方言,但我们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在向我们问好,向我们致敬,表示和我们并肩战斗。我们也同样向他们招手,叫喊着向他们致敬。
特别叫我们羡慕的是,他们的枪真多!长的短的,有的人身上背了好几条,还有请老百姓挑的,一根扁担挂着七、八条——够我们一个班用。大伙看了惊叹个不停:“这么多呀,给我们一些就好了!”
“就是,我还没枪呢!”
“那子弹袋也塞得满满的!”
“啧啧!”
“那是什么家伙!筒子那么粗,还专门有人扛轮子!”
“是大炮?”
“不象,大炮前面没那截小筒子!”
“你们瞧,前面路边还有他们的戏班子在唱戏……”
我们好奇地向新发现的中央红军的“戏班子”涌去。在路边一个田埂上,三个红军小战士正敲着竹板又说又唱,红军队伍从他们面前走过时,显得特别活跃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红七军团的宣传队,正在做行军路上的宣传鼓动工作;而那个大炮似的圆筒子叫马克辛重机枪,又叫水机关。可当时,我们连这些都没见过。
长长的七军团队伍里,还有不少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是打福州北岭和罗源县城时负伤的。担架用树叶盖着,抬担架的战士汗流浃背。后面有许多红军战士挑着担子。后来知道,这里面挑的是弹药和传单。想到他们肩负重担,一路上夺关破险,山道崎岖,从江西一直挑到闽东来,光凭这一点,就叫我们敬佩极了。
红七军团队伍全部开到赤溪时,已是正午了。他们在村子周围的路上,用石头和树干设下路障,又挖了些简易工事。一驻下,便有人站岗,有人巡逻,有人张贴标语,有人淘米做饭,一切都显得井井有序。我们遵照团部命令,为了避免混乱和误会,不得随便到红七军团营区串门,或摸动他们的武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七军团就以闽东独立团为引导,出发攻打穆阳镇。
穆阳镇是福安县一个大镇,离城关西面30多华里,周围地势平坦,当时有2000多户人家,当地歌谣说:“寿宁好南阳,福安好穆阳……”就是指穆阳地方富饶,水路通达,有钱人家多,镇上商贩活跃,市场繁荣。这里驻扎着一支县警察队和敌新十师一个连。红七军团进闽东时,害怕被歼的敌新十师,就把队伍收缩回福安城关师部,穆阳这个连队也在几天前撤走了,留下来的是警察队。同红七军团稍一接触,便四散溃逃。红军很顺利地拿下了穆阳。进镇后我们独立团便配合中央红军收集反动派的枪支,又在穆阳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分散去抄大户人家的院宅。
我这时担任独立团的短枪队队长兼军需。进镇后,闽东特委和独立团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叶飞等,都在红七军团司令部同军团领导人开会。短枪队没有任务,我便带着几名队员上街溜达。这个镇子在我当党的地下交通员时常来过,那时,得处处提防警察队和地主、奸细,而今天,我能身佩短枪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心里惬意极了。
平时横行霸道的警察、税兵、地主土豪不见踪影了。街上来来往往的多是灰色服装的红军。有的在刷写标语,张贴传单;有的在搬运从富豪家里搜出的鸦片土和其他浮财。镇上群众有的挤在一堆观看来往的红军,有的围着看红军的布告,低声议论。最使人感到新奇的是在镇中心的街道上,红七军团同志在一家店门口,挂起一面长方形的白帆布,上面写着一行红字,柜台上摆着几叠银元和钞票。我问识字的人,他说白布上写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真新鲜,银行也搬来了!原来红七军团干部战士都发有苏维埃共和国纸币的津贴费,在红军占领地区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卖主们拿着这些纸币,随时可以到红军银行换回银元和现钞。
第二天下午,我想到自己军需的责任,便向团领导请示后,带了五、六名短枪队员到镇上筹款。
我沿着僻静的小巷,往镇西的苏堤方向走。这一带有许多富裕人家的大院子,而且一家通一家,大院套小院,七弯八转,四通八达。我串了几家,没筹到什么款。这时,太阳下山了,突然,外面枪声大作,由远而近,由疏至密。发生什么事了?我连忙带着队员往街上跑。
跑出弯弯曲曲的小巷,到了街上,我们不由得愣住了。镇上的红七军团大队人马和闽东独立团同志都不见了。只听镇头河边传来密集的枪声,我们赶到镇头,迎面跑来几位红七军团同志,向我们大声喊着。一位七军团同志,一把拉住我,听他一说,我才知道,原来追击的敌人已打到河对岸的康厝,红七军团和我们团都已撤走。
我想,我们短枪队员都是本地人,地形熟悉,天又将黑下来,应该在后面掩护七军团同志先撤。我把意思告诉那位七军团指挥员,他摇摇头,用命令的口气要我们和他们一块撤,时间紧迫,不容争执,我只得点头服从。这时,从河对岸打来的炮火更猛烈了,机枪子弹“嗖嗖嗖”地从我们身边擦过。渡口处只见火光一闪,接着是“咣咚”一声巨响,敌人打炮了。我们急忙向北面大山撤去,一路上可见七军团大队留下的路标,我们走过时,七军团二名战士便在后面把路标拆掉。
一夜急行军,到第二天天亮时,我们才在福安、寿宁边界的南溪追上了大部队。我们闽东红军就在这里同红七军团分手了。
天大亮了,嘹亮的军号声在山谷里回荡,红七军团战士们扛起枪,挑起担子,列队出发了。军团首长同詹如柏、叶飞等闽东领导人,一一握手告别。闽东独立团全体战士,默默立在山坡上,目送七军团的大队人马踏上征程,直到他们消失在远山尽头。
英勇善战的红七军团同志走了。在闽东土地上,他们留下了300多名负伤的红军战士,300多支步枪,二挺轻机枪和一挺马克辛;留下了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拯救中华民族的正确主张;留下了对闽东革命的重要指示和建议
20多天以后,闽东连江、罗源和福安两支红军独立团以及县级游击武装1300多人,在宁德支提寺合并成立了闽东红军独立师。一支主力红军从此在闽东土地上诞生了。
(选自《闽东健儿征战录》)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