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寂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5020220000851
作品名称: 禅寂寺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23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又名轮藏寺,在县南的观前村西。唐至德(756~758)初建,大中十二年(858),唐宣宗赐额“大中禅寂”,遂定名禅寂寺。明正统年间毁于火。天顺七年(1463),重建殿宇及钟鼓二楼,铸有铜钟。寺西有轮藏殿,大殿与轮藏殿之间有一座“继铭书室”,轮藏殿木结构,高3丈,方亭式。殿中建轮藏,高2丈,共4层。其上二层外向均有木刻佛像,计5排,每排5尊,外八面八角有柱团浮雕金龙。顶八向有小亭共16个,亭中均有佛像。藏中空,内八向,每向16层,每层放经书8箱,每箱20卷,共藏1044箱2万余卷。底座为铁圆盘,直径丈许。圆盘中有铁柱。藏体手推可以旋转,藏体外周立4支巨柱,每柱旋一支浮雕金龙,若从空飞下,张牙舞爪。民国期间,大殿被焚,轮藏殿尚存。1956年,徐宗元、黄寿祺两教授来此考察,发现有《大藏经》、《华严经》、《药王经》等残卷。“文化大革命”期间,轮藏被拆除,仅存部分殿宇。1984年起,为佛教活动点。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