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德修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872
作品名称: 挽王德修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98.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是朱熹绍熙五年(1194)甲寅年底所作,原载于《上饶县志》卷十九。是时朱熹因忤韩侂冑,被罢经筵讲席归闽,十一月至玉山,讲学于县庠,后则往湖潭挽王时敏。据考,朱熹于淳熙二年二月,同吕祖谦、潘景愈、蔡元定、何镐、詹体仁、范念德、连崧、徐宋臣一行师友,从建阳寒泉出发,往铅山鹅湖会见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以求学问思想达到“会归于一”,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终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就在这次相会中,他认识了王时敏,故在王时敏二十年后去世时,朱熹在挽诗中还提到了他同王时敏的初识。 浅析 此诗语言平易,而情意哀惋,青草绵绵,风雨萧萧,这一极平常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亲切的感人力量。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