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736
作品名称: 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232.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详,(清)吴之振等编《文公集钞》将其编在《送张彦辅赴阙》之前,那么大约为乾道四年(1168)前后所写。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朱熹“十年寂寞抱遗经”的经历来看,他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即朱熹29岁开始拜李侗为师后,到此时刚好十个年头。朱熹立志在悠悠的“圣路”上奔波,完成了他自己所概括的“尽废所学”的旅程,因此,这首诗当为此时所写。 浅析 这是二首述志诗。第一首一、二句描写德和前来拜朱熹为师,勤勉苦读的情景。三、四句描写德和毕业归乡的时令,以时间变化隐指路途遥远。第二首一、二句描写诗人十年所从事的圣贤事业,和为了寻找“圣路”所作出的不懈追求。三、四句言德和从学是满怀信心而来空手而回,都是由于他的“迂阔”所造成的。这是朱熹的自谦之语。朱子所言之“志”涵义相当宽泛。生活情趣、个人情怀等均为“志”之所涉。 七绝中大部分可划入此类。朱子多次于诗中表达自己矢志山林、立志学问的高士情怀。朱子勤勉治学终生不渝之志令人叹服。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