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理窟”题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唯一号: 130834020230000082
专题名称: “道南理窟”题刻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67/001
起始页: 0073.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马应璧将其父马负书“道南理窟”四字镌刻于五曲溪西晚对峰麓,东向。马负书生前对朱子理学极为尊崇,欲“以理学渊薮,发山川之秀灵”,特写下“道南理窟”四个大字,拟勒刻于武夷山,以宣扬理学,只因军务繁忙,一直未能实现。乾隆四十四年(1779),其子马应璧任崇安县游击时,了却其父生前遗愿。 题刻全文:道南理窟易斋马负书题 先大夫别号易斋,赐谥昭毅,丙辰状元,历任封疆,镇闽二十余载,惠政流徽炳海内。丁亥岁,以提督福建陆师卒于官。伯兄应奎偕应璧奔丧泉署,得先大夫手挥“道南理窟”四字。从者告,将以镌武夷山石壁,疾剧而弗果者。窃念先大夫欲以理学渊薮,发山川之秀灵,非寻常题咏岩泉者。此何可弗镌,而遗山灵憾!时应璧等扶榇归,亦未遑敦役,兄弟交勖:再至闽,应立完先人未立志。越十年丁酉,应璧蒙圣恩补崇安游击,即所欲镌“道南理窟”之匾,造物者若有以成之,遂鸠工蒇镌,厥事于己亥仲春之甲子。应璧之一职,只恐莫绍前徽,是役遭逢,心窃幸焉!拓数(纸)寄伯兄,遂援笔记其巅末,并勒之。 清乾隆四十有四年春,三韩马应璧谨识

知识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朱熹的家族身世及其生平在闽求师问学、著述讲学、为官从政、访游出行等事迹为线索,选取相关史迹遗存,汇辑成文物图集,从文物遗存的角度追寻朱熹在福建真实、形象的历史记忆,呈现朱熹在福建丰富、多元的人生足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