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384
专题名称: 迎春神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25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每年立春日举行迎春牛活动,所谓迎接春天之神。春牛用桑柘木料制造,高4尺(按四时)、长3.6尺(按三百六十日)、头尾长8尺(按八节)、尾长1.2尺(按十二个月),牛鞭用柳枝制造,长2.4尺(按二十四节气)。春牛的各部颜色,根据是年天干地支所属而定。春牛做好后,先放在金凤门外宜春亭。立春前一日,县令率僚属,俱穿官服,至宜春亭,祭祀后,由属官先行,长官次之,春牛随后,迎至县衙头门外。立春日清晨,备牲礼果品,县令率僚属,俱穿朝服,1个孩童扮芒神牵牛绳在前,各官执彩仗排列两旁,县令殿后,由县衙出发经市心街、前街,再从下横街转后街,送至东郊陂头焚毁。沿街各户摆供品放鞭炮,观者挤街塞巷。没有赶上看的感到遗憾,故有“春牛过后街了”的感叹。这种习俗民国期间已消失,“春牛过后街”的俗语仍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不要失去机会的“警语”。各农户于立春日以笋、白菜之类供品,守候立春时刻放鞭炮,此习俗直到浦城解放前夕。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