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305
专题名称: 武术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149.pdf
专题类型: 正文

专题描述

浦城部分村庄有武术活动。著名的有(1)岩岭头村的拳术。属“南拳”,据1981年福建省体委和县体委调查鉴定,系明代俞大猷派传授的拳术,故亦称“俞家拳”,项目有拳术、棍术、单刀、单剑、双锏、镋、钯、盾、勾镰枪、笔架叉等,尤其是棍术有独特的风格。每年春节和冬闲期间,到附近村庄表演,俗称“打狮灯”。该村绝大部分姓姜,原只限传给姜姓子弟,传男不传女,直到1980年始破陈规,收外姓人为徒。1988年,全村坚持武术活动的有200余人。(2)双坑村的武术。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由钟、柳两师傅传入,项目有子午棍、五花落井、十八步拳、金鸡吃米棍、九滚十八跌、七扣连拳和双刀、锏等,因历年授徒不多,至1988年仅有少数人继承。(3)忠信村的光明凹。清代曾设过练武坛,教练刀、枪、剑、?、箭等武术,培养武科举人才,后随科举制度废止而废止。 民国23年(1934)12月,民众教育馆聘请武术教师,每星期一下午6~8时组织学习。民国32年,县立体育场举行体育竞赛及表演,有国术,内分拳术、器械、武功3项。解放后,“俞家拳”的拳师姜培庆和双坑村“九滚十八跌”拳师周小佑多次应邀到县体育场作武术表演。 1979年5月,县组织武术队参加建阳地区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5~1987年,每年春节期间,县专场组织武术表演,并组织业余武术队下乡演出4~5场。1985年起,太极拳、太极剑、练功十八法等在群众中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中开展得很活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