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293
专题名称: 浦城县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情况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136.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1978年,县卫生局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调查288503人,其中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730人,占0.25%。1981年12月,县防疫站在忠信公社举办全县地甲病防治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按统一诊断方法和标准普查,全县调查185177人,有地甲病患者6874例,患病率3.71%。按发病率小于3%为非病区、3~10%为轻病区、大于10%以上为重病区的国家规定科学划分标准,九牧、濠村2个公社为重病区,其他公社属轻病区。从6874例地甲病患者分度来看,I度6112例,占88.91%;Ⅱ度653例,占9.5%;Ⅲ度109例,占1.59%。从分型分析,弥漫性居多,其他型少。患者中,男性2116例,占30.78%;女性4758例,占69.22%。各年龄组均有患者,以10岁为高峰,其次为不足周岁。发病区域与饮水有关,据1983年在古楼、莲塘、富岭等3处的山区、半山区、平原不同类型饮水源含碘量测定,井水含碘为每公升8.0毫克至4.4毫克,地面水(包括河、田、溪水等)含碘量为每公升2.5毫克至退迹量(0.1)毫克。在6874例患者中,饮用井水患者669例占9.73%,饮用地面水患者6205例占90.27%。1984年,县防疫站开始对地甲病治疗,使用碘丸。至1988年,治疗6735人,治疗率为97.97%。服药1年后复查Ⅰ度至Ⅱ度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和治愈。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