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68
专题名称: 爱国游击战争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1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民国34年10月,浦城中共组织根据中共华中局给福建省的指示,广泛宣传中共的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并在隐蔽活动的情况下,一面积极争取和平,一面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积极开辟和恢复游击区,发展组织和革命武装力量。民国35年初,浦南地区有114个村属中共建松政特委管辖,浦西地区有146个村属中共闽北特委管辖。其时游击队主力撤离浦城,少数游击队分散隐蔽,坚持活动。 民国35年6月,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浦城游击区域军民结束武装退却,转入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游击战争。中共闽北特委为打通与中共建松政特委的交通路线,便与省委联系,并扩大革命力量,在坪洋一带近10个村庄开辟工作,在祝甲市建立秘密交通站。次年3月,中共闽浙边地委书记陈贵芳、副书记张翼根据省党代会精神回建松政地区,准备在闽浙边开展游击战争,广泛发动群众反抽丁、反征粮及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和扩大游击根据地。行军至遂昌边界,遭到国民党军前堵后追、两面夹击,退到浦城前洋,并在前洋召开会议,会议确定爱国游击战争计划。会后,张翼等人在松溪、浦城、龙泉、庆元交界地区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建立以庆元崔上村为中心的游击据点。3、4月间,中共闽北地委机关迁到浦城山下、坪洋、北坑一带,在浦西南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活动地区扩大到附近十几个村庄,发动组织青年抗丁,参加游击队,捉恶霸地主,筹款解决革命经费,协助群众生产。还发展党组织,在北坑建立党小组。 民国36年6月,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组织发展到浦城,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员真树华回浦城开展工作,成立城工部浦城党小组,真树华任组长。9月,党小组扩大为党支部,真树华任书记,与中共闽浙边地委接上关系,并属其领导。同月,中共闽北地委由于开展频繁的革命活动,被国民党政府发现,迁至江西上饶封禁山。民国37年1月,真树华奉命到达中共闽浙边地委工作,担任地直机关党总支书记。真树华对在城党员布置4项任务:打通浦城到上海的交通路线;在浦城到江山和浙赣铁路沿线建立交通据点;保持地委与省委的交通联系,从浦城经南平到福州建立交通线,并伺机发展党组织;筹集经费,在游击队活动区附近建立从小密到募岭头的据点。4月,真树华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使党的事业遭受损失。城工部浦城支部在与地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继续照原部署,积极发展组织,坚持斗争。是年夏,浦城城工部支部派支部委员高展到浙江活动,先后在浙江金华、江山、衢县、遂昌、缙云、常山、开化、龙游、汤溪(今属金华市)等县发展一批党员。8月,建立中共浦城县临时工作委员会,还成立遂昌、龙游等县工委组织。民国38年2月,成立中共闽浙边城市工作委员会,在不知真树华被错杀的情况下,推真树华任工委书记,高展任副书记。同月,根据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中共闽浙边地委下设松(溪)浦(城)龙(泉)庆(元)和政(和)寿(宁)建(瓯)两个工委,松浦龙庆工委由地委副书记张翼兼任书记,率部沿龙浦公路挺进,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开展政治攻势,接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城工部党员独立作战,面向农村,在富岭、浮流等地活动。在浮流乡农民中发展中共党员,并派员到国民党乡分队兵中做策反工作。4月,把浮流乡队兵武装掌握过来。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十一师解放浦城,次日,城工部党员带着已掌握的武装进城,随后,张翼亦率领游击队入城。从此,浦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开历史新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