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军运,遣散难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57
专题名称: 办理军运,遣散难民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0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撤离福建,过往浦城的军队不少于战时。同时,还有许多难民羁留,城区难童成群,沿街号乞。民国34年9月15日,军民合作指导站裁撤。9月16日,成立县军运代办所,继续办理军运,下设民夫队,每保常设民夫1人。9月16~29日,供应民夫达2389名,较抗战期间有增无减。同时还遣送难民200多人出境。 民国38年初开始,浦城驻军日增,原定2月3日成立军民合作总站,但总站长一职,县参议长章复心不愿兼任,延至20日成立,由副总站长、警察局长孙文杰兼任总站长。4月,驻军纷向县政府要求副食实物供应。迭经婉辞商洽,未获解决,势将决裂。4月19日,县政府原决定召开县银行筹备会的议程取消,改为讨论驻军副食差价会议。省令屠宰税附加50%,但不够补贴驻军副食差价,决定向殷商富户借积谷4000担,以补驻军2个月副食差价之需。4月中,陆军第五军过境,石陂乡公所奉命供应柴薪5吨、青菜2.5吨、稻草2.5吨,民夫80名。军队又临时索要猪肉332斤8两,柴薪、青菜垫贴15万元,猪肉每斤给价200元,而当时市价7200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