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养护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001
专题名称: 水道养护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49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境内水道滩险礁多水急,清雍正十三年(1735),闽浙总督郝玉麟上奏朝廷,请予建宁府浦城县至福州古田县水口大滩76处河心垒石块为标志,修筑纤道,立柱指航。工部议准,境内南浦溪主航道得到较大规模整治。渡船航道及渡船养护,均赖里人义务劳动和捐资。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载,清代为养护10个主渡,民间捐置渡田共约190亩,额租干谷约420石。民国32年4月,省政府建设厅水利局派水道测勘队到浦城测勘水道。民国期间,航道靠船工自行养护。每年秋冬季节,船:工应约汇集,进行耙港、树标。 解放后,国家对航道养护、整治采取“民办公助”的方针。1961~1965年,县交通局根据境内南浦溪碍航的具体情况,逐年向地区交通部门提出具体工程预算,经审批后,每年拨给航道养护整治经费2000~3000元。炸滩、挖石、筑坝工程由交通局负责,耙港由船工自行负责。此后随着水运衰微,航道养护渐弱。1979年,地区进行航道普查,发现浦城旧馆电站建后,南浦溪自水北至旧馆段水位提高一倍以上,即请地区交通局派水利工程师测设,并拨款3万余元,疏通此航道23.5公里,供15吨以下机动船行驶。1980~1982年,地区交通局又拨款3万元用于南浦溪通航河段整治。1979~1982年,共抛坝39条2000余立方米,炸礁680立方米,耙滩5000立方米,设置竹、石航标12个。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