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牛的发展历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839
专题名称: 役牛的发展历史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350.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量: 有黄牛、水牛,是耕田的主要劳力。山区、半山区山垄排田多,耕田以黄牛为主;河谷盆地坂田、水田多,以水牛为主。1949年,全县有役牛8976头,其中黄牛3716头,水牛5260头。1950年4月,县人民政府为解决耕田畜力不足困难,号召生产自救,合股购买耕牛,并严禁屠宰耕牛。1951年发出《关于繁殖耕牛的通告》,当年增加耕牛1467头。1952年,发放耕牛贷款930.7元,购买耕牛222头。年底,全县耕牛达到12801头,比1949年增长42.61%。其中黄牛7269头,水牛5532头。1956年达到13032头,其中黄牛6806头,水牛6200头,乳牛26头。是年实现农业合作化,耕牛折价入社。1958年转为人民公社,由原来分户饲养变为集体饲养。至1967年,年均饲养15985头,其中黄牛8478头,水牛7473头,乳牛34头。1968~1982年,年均22641头,其中黄牛9624头,水牛13005头,乳牛12头。1988年下降为17962头,其中水牛10391头,黄牛7571头。

专题描述

有黄牛、水牛,是耕田的主要劳力。山区、半山区山垄排田多,耕田以黄牛为主;河谷盆地坂田、水田多,以水牛为主。1949年,全县有役牛8976头,其中黄牛3716头,水牛5260头。1950年4月,县人民政府为解决耕田畜力不足困难,号召生产自救,合股购买耕牛,并严禁屠宰耕牛。1951年发出《关于繁殖耕牛的通告》,当年增加耕牛1467头。1952年,发放耕牛贷款930.7元,购买耕牛222头。年底,全县耕牛达到12801头,比1949年增长42.61%。其中黄牛7269头,水牛5532头。1956年达到13032头,其中黄牛6806头,水牛6200头,乳牛26头。是年实现农业合作化,耕牛折价入社。1958年转为人民公社,由原来分户饲养变为集体饲养。至1967年,年均饲养15985头,其中黄牛8478头,水牛7473头,乳牛34头。1968~1982年,年均22641头,其中黄牛9624头,水牛13005头,乳牛12头。1988年下降为17962头,其中水牛10391头,黄牛7571头。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