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2020年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在福建厦门朱子书院正式开幕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唯一号: 130832020230000044
事件名称: 2020年7月11日2020年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在福建厦门朱子书院正式开幕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0307.pdf
事件类型: 文化事件
起始时间: 2020年7月11日
发生地点: 福建厦门朱子书院

事件描述

2020年7月11日上午,2020年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在福建厦门朱子书院正式开幕,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开营仪式也于当天下午同步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协会及朱氏贤达代表齐聚同安,共话朱子文化。活动由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同安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安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本届朱子文化活动以“心追往圣·云上同行”为主题。受疫情影响,此次活动的举行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将“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的始业式与朱子文化节结合举办,以国内外专家网上连线会讲、线上有奖答题、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等形式广泛推动。 开幕式上,专家学者围绕朱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朱子文化的现代价值、现实意义等展开了研讨。 厦门大学教授朱人求指出,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全体大用”的精神。具体而言,朱子文化的精神又包括理一分殊、主敬穷理、正心诚意、文化承传、以家为本、关爱民生、教化天下等精神,它们都是朱子“全体大用”思想的具体展开。正是通过“身心—家—国—天下”的一体建构,朱子学的精神关切从自我扩充到家族、国家和整个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锷在演讲中引用了蔡尚思先生的一句话:“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他放眼孔子以后两千年的漫长历史,指出朱子与孔子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折衷了北宋时期各个大儒的思想与学说,使得先秦以来的孔孟思想更加义理化与系统化,而且在元、明、清三代的儒学思想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更是进一步影响了东亚诸国的社会制度与伦理思想。 复旦大学教授郭晓东强调,朱子是宋代著名的大儒,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任同安主簿之时致力于振兴教育,作育人材。他通过朱子著作概述、朱子与同安关系、朱子学的现实意义三个问题,解读朱子对同安以及中华文化的学术贡献,探寻了朱子学的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日本关西大学的吾妻重二教授、韩国建国大学的郑相峰教授、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的陈逢源教授等著名专家,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参与了会讲。 陈来教授指出,朱子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朱子讨论道德的思想,比如认为欲望应受道德原则的制约,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朱子学的学问宗旨是“主敬穷理”,这种保持内心警觉与敬畏的修养工夫,不仅为东亚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工作伦理”,也充实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此外,朱子对学习的重视、追求德性与知性的平衡发展,也与今天通识教育的宗旨相符合。 吾妻重二教授谈到了《朱子家礼》在日本的影响。《家礼》的问世可以说是中国近世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造就了中国七百余年的民间礼俗,甚至在室町时代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他举例说,日本幕府末期的神道家曾以《家礼》为依托,完善了自己的丧葬仪式,形成了神道教中的“神葬祭”。相比于日本,朱子学对于韩国的影响更加深远,特别是韩国学术史上著名的“四端七情论辩”,正是对朱子哲学问题的深入挖掘。 郑相峰教授回顾了朱子哲学的形成与其理论体系,并从哲学理论的内在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韩国儒者李滉、李珥、丁若镛等人对“四端七情”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朱子哲学在韩国传播形成了韩国的性理学,而韩国的性理学则反过来重新诠释了朱子哲学,为其增添了不少精致的理论体系。 为期8日的“朱子之路”研习营选用“当场主题活动+直播间+H5系统消息推送”方式,设定拜祭朱子庆典、南溪书院学术研究奖与朱子文化艺术知识竞赛题库公布式、海峡两岸齐诵《朱子家训》等阶段,沿着“云上朱子之路”走过尤溪南溪书院、五夫镇、黄坑朱子墓、考亭书院、武夷精舍、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婺源紫阳书院等朱子文化遗迹,实现不同地区的线上游学,展开了一场多方位多层面的文化之旅、学术研究之行、寻根之旅。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