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大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16
人物姓名: 吴必大
人物异名: 字:伯丰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099.pdf
出生年:
卒年: 1198年
籍贯: 兴国军

传略

吴必大(?—1198) 吴必大,字伯丰。兴国军人,以父荫仕吉水县丞。“早事张南轩、吕东莱,晚师文公。深究理学,议论操守为儒林所重”(《宋元学案》卷六九)。 吴必大从学于朱熹的最早年月,当在淳熙七年(1180),时朱熹正官南康知军。《朱文公文集》卷五二收《答吴伯丰书》二十四通,内容以答问《大学》、《诗经》、《论语》、《西铭》为主。其中一书云:“熹衰晚无堪,学不加进,足下过听,辱先以书,其所以称颂道说者,足以见贤者之志矣,然非区区所及也。”从文意看,当为吴必大先写信给朱熹,表达仰慕之情和欲求学之意,朱熹以此书复之。后又云:“适闻张荆州之讣,若便得请,当一走长沙而归尔。”指的是张栻逝世的消息传来,时在淳熙七年二月,由此可知吴必大从师的年月。 吴必大问学于武夷精舍的年月,约在淳熙末。《语录姓氏》录其为戊申、己酉所闻,分别为淳熙十五和十六年(1188—1189),为《饶录》第八卷。《续集》卷一《答黄直卿》书二三云:“近日朋友来者颇多,万正淳与黄子耕、吴伯丰皆在此。”此书写于淳熙十五年,为吴伯丰从学于武夷精舍之时。 《语类》有与吴必大同时从学于武夷精舍的黄?所录甚多,其中卷四“天命之谓性”(P65)条中,吴必大参与讨论;卷三五有“伯丰问《集注》”(P909);同卷“弘毅二字”(P925—926)条中也有吴氏的发言;同卷“先生云:‘一学者来问’”条中录有“伯丰对曰”(P939)。以《语类》统计,黄?所录吴必大的问学之语约有十七条之多。《语类》卷一一七《训门人五》有训吴必大语五条。吴必大录语录则有与之同时就学于武夷精舍的万人杰问答诸语九条。 吴必大也是考亭沧洲精舍的门人。《语类》卷二一有林恪录“伯丰举程先生曰”一条,下文还有同门杨至的发言(P489),据《语录姓氏》,林、杨两人所录均在癸丑(绍熙四年即1193),则吴必大应于是年问学于考亭。 绍熙二年(1191)四月,朱熹离漳州任后,欲在建阳考亭建精舍。他写信给吴必大告诉了这个消息。《文集》卷五二《答吴伯丰》书八云:“此间寓居近市,人事应接倍于山间。今不复成归五夫,见就此谋卜居。已买得人旧屋,明年可移。目今且架一小书楼,更旬月可毕工也。其处山水清邃可喜,陈师道、伯修两殿院之故里也。” 朱熹对吴必大评价颇高,甚为赞赏。在书信、语录中对其每加赞扬。如对林德久说:“江西吴必大伯丰者相从累年,明敏过人,尽能思索。从事州县,随事有以及民,而自守劲正,不为时势所屈,甚不易得。”(《答林德久》书九,《文集》卷六一)《答刘季章》书十九:“近年朋友读书讲学如此君者绝不易得。”(《文集》卷五三)“某一生与人说话多矣,会看文字,晓解明快者,却是吴伯丰。方望此人有所成就,忽去年报其死,可惜可惜。若稍假之年,其进未可量也。伯丰有才气,为学精苦。守官治事,皆有方法。”(《朱子语类》卷一一七P2812)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