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274
人物姓名: 李侗
人物异名: 字:愿中;号:延平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84.pdf
出生年: 1093年
卒年: 1163年
籍贯: 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传略

李侗(1093—1163),字愿中,号延平,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 政和六年(1116),年二十四岁时,从学于杨时的高弟罗从彦。罗授以《春秋》《中庸》《论语》和《孟子》之说。李侗从师累年,事事处处以罗从彦为榜样。罗从彦不愿出仕,李侗亦布衣一生;罗从彦筑室罗浮山,李侗亦“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罗从彦提倡“静中体认喜怒哀乐之未发”,李侗亦“默坐澄心,体认天理”。①在罗从彦的指教下,李侗学有所成。史称:其始学也,默坐澄心,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何如。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在乎是也。既得其本,则凡出于是者,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理,如川流脉络之不可乱。大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汇之所以化育,以至经训之微言,日用之小物,玩之于此,无一不得其衷焉。由是操存益固,涵养益熟,泛应曲酬,发必中节。②绍兴二十三年(1153)五月,沉溺于禅学的朱子首次拜见李侗,得其指点。绍兴二十八年(1158)正月正式拜其为师。在学术上,最终完成了“弃禅归儒”,重返正学的转变。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