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271
人物姓名: 胡宪
人物异名: 字:原仲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81.pdf
出生年: 1085年
卒年: 1162年

传略

胡宪(1085—1162),字原仲,崇安五夫人。朱松临终前,命朱子前往从学的“武夷三先生”之一。 胡宪幼年从学于胡安国,绍兴间以乡贡入太学。时伊洛之学被禁,胡宪与刘勉之在暗地里诵习其说。既而二人又从谯定学《易》。不久即返乡,以躬耕和卖药以及讲学为生,以奉养其亲。胡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守,从学者尊称为“籍溪先生”。 绍兴六年(1136)九月,因朝中大臣屡举荐不赴,而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在州学讲学七年,授诸生以儒家修身为己之学,后因母年高请祠而归。 绍兴二十二年(1152),出任福建路安抚司准备差遣。因帅守张宗元再榷监法,与民争利,胡宪上书,“告以为政大体,宗元不悦。久之,宪请岳祠而去”①。 绍兴二十九年(1159)六月,被命为大理司直。八月,改命为秘书省正字。当时,胡宪已七十五岁高龄,“人谓先生必不复起,而先生一辞即受,虽门人弟子莫不疑之”②。次年六月,胡宪赴都任职。因病不能上朝,乃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势必败盟。今元臣、宿将惟张浚、刘锜在,识者皆谓金果南牧,非此两人莫能当。愿亟起之,臣死不恨。”③当时,张浚、刘锜这两位抗金名将皆受朝中主和派打击,无人敢言起用他们,胡宪是第一个敢说此话的人。疏送入内宫,胡宪即请求辞官离京。孝宗嘉其忠直,命其为左宣教郎,主管崇道观。对胡宪以七十五岁高龄而赴京上任的目的,唯有朱子心领神会,他在《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一中写道:祖饯衣冠满道周,此行谁与话端由?心知不作功名计,只为苍生未敢休。④“只为苍生未敢休”一句,道出了胡宪为国家社稷和天下苍生的爱国忧民情怀。清代全祖望评价胡宪为“籍溪少尝卖药,其后书堂中尚有胡居士熟药正铺牌,卒成一代儒者,真人豪哉!”①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