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269
人物姓名: 王忠肃
人物异名: 王禀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78.pdf
非亲属: 朱熹

传略

王忠肃,即王禀,靖康时任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1126)六月,除建武军节度使。九月,太原援绝,军民断粮,城陷,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父子同赴水而死。坚守太原二百五十多天,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正是在王禀“满天风雨泣英雄”的事迹激励下,杨由义在赴金之际方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氏族大全》对杨由义的气节大加赞赏,认为杨由义“隆兴初,与胡昉使金国。不肯供退海、泗、唐、邓四郡,又不拜。曰:‘若死此间,做得个忠孝鬼!’全璧归朝。二公抗节异域,争礼毡帐,千载之下,凛然犹有生气!”③清嘉庆《浙江通志》对杨氏“馆于诸公之门”一事则有所增益,称其“幼时颇从事学问,久之,遂与漕荐,丰度俊伟,词翰典丽,馆于贤士大夫之门者凡二十年”。 正是由于杨由义有长达二十年塾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幼年时的朱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淳熙元年(1174),朱子还将“顷年杨丈尝以教授”过的《温公杂仪》一书作为儿童教材,委托友人建宁知府傅自得刊刻出版。①并对杨由义奉使全节而归,有“忠义大节,夷夏称叹”的赞语。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