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霁千秋朱子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37
颗粒名称: 月霁千秋朱子川
其他题名: 朱熹画像考十一
分类号: K879.49
页数: 10
页码: 123-132
摘要: 本文描述了韩国朱川书院的历史和背景。朱川书院是韩国新安朱氏的祠堂,位于全罗北道镇安郡的朱川面,每年农历在这里祭祀朱熹、朱潜、李滉、李珥等人。成在镐的《朱川书院记》中提到了朱川书院所在的地区山清水秀,道德气象,人才辈出,典章文物世皆取其简洁摘要。
关键词: 朱熹 画像 朱子学

内容

朱子学在13世纪传入朝鲜。其中,有民间与官方两个渠道。从民间而言,有朱熹曾孙朱潜,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弃官率“七学士浮海而东”,在高丽全罗道锦城建书院讲学。从官方来说,则有随同高丽忠烈王出使元朝的知名学者安珦(1243—1306年),在元大都寻购理学书籍《朱子全书》、《四书集注》,临摹朱熹画像,回国后在朝鲜传播理学。在韩国的儒学史上,安珦因此被视为东国道学源流第一人。他十分推崇朱熹,对诸生说:“吾尝于中国得见朱晦庵著述,发明圣人之道,攘斥禅佛之学,功足以配仲尼。欲学仲尼之道,莫如先学晦庵。诸生行读新书,当勉学无忽。”据高丽史书记载,他“晚年常挂晦庵先生真(像),以致景慕,遂号晦轩”。(图11-1,书影)①地处庆尚北道荣州市绍修书院是韩国最早的书院。1542年,郡守周世鹏(1495—1554年)为纪念安珦而修建了坟墓并建造了白云洞书院,更名为绍修书院。
  2009年8月,我应韩国国民大学之邀,参加在该校举办的“东亚儒教圈内的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参观了绍修、陶山和屏山这三所韩国著名的书院。绍修书院中,有一幅《东国道学源流图》,以图示的方式,列出了理学由安珦首开其端从中国传入朝鲜之后,在该国的发展脉络。在书院中,还有朱子、安珦、李退溪、李栗谷等中韩两国大儒的画像。朱熹的画像是一幅全身像,头戴黑色学士帽,与服饰中的黑色腰结相呼应。(图11-2)印象之中,此图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呢?一时又说不上来。
  第二年5月4日,我跟随两岸三地(上海、闽北、台北)的朱子文化参访团一行14人,抵达韩国光州,参加了5月5日在光州南部的绫州朱子庙举行的祭祀大典。
  说到这儿,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朱子后裔入朝的历史。公元1224年,朱熹曾孙朱潜因不满朝廷腐败,而又推行卖国投降的政策,愤然怀揣家谱,带着儿子朱余(后改名为朱余庆)、朱许和女儿,“与门人叶公济、赵昶、陈祖舜、周世显、刘应奎、杜行香、陶成河七学士浮海而东”。他们乘船至高丽全罗道之锦城,以此为家,先后居住地有锦城、绫城、龙潭等处。此为朱熹后裔定居韩国的开端,来自考亭的朱潜由此成为韩国新安朱氏始祖。这支入籍朝鲜半岛高丽的朱子后裔世代繁衍,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其宗亲后裔分布在韩国绫州、熊州和全州,几遍朝鲜半岛,历代簪缨不绝。至今在韩国的朱氏宗亲有18万之多。为不忘朱子故里,在朱潜曾居住过的绫州等地,有许多地名均与朱熹有关,如有被命名为“朱子川”的,有命名为“考亭”的,还有命名“武夷”的山,命名为“九曲”的溪,等等。
  距绫州朱子庙之右约数十米远,是道统祠,是陈列入韩始祖有关“浮海而东”的历史文物,和史实介绍的纪念性建筑物。站在道统祠前,我忽然想起在绍修书院见到的那幅朱子画像,应该是在韩国朱子后裔赠送给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的某一份资料中有这幅像!回来以后,我迫不及待地在中心资料室中翻箱倒柜地寻找那本资料。果不其然,从韩国朱极中先生赠送的一份题为《道统祠简历史传》的小册子中,我找到了这一幅题为“文公朱夫子尊影”的朱子画像,与绍修书院张挂的果然是同一幅朱子像!(图11-3)只是这幅朱子像出自韩国古代哪一位画家之手,暂时还不得而知。
  在韩国国立公州博物馆近年展出的韩国“公州名门之家所藏文化遗产”(2009年11月14日—2010年2月28日)中,曾展出一幅朱子画像,题为《晦庵先生朱文公遗像》。由公州利川徐氏提供,为忠清道公州忠贤书院所存。忠贤书院创建于16世纪,是一所祀奉朱子和韩国宋时烈等名儒的书院。此图将朱熹《写照铭》题为《先生自铭》,分写于画像左右上方。内容为“端尔躬,肃尔容。检于外,一其中。力于始,遂其终。操有要,保无穷”。末署“崇祯甲申后己丑始成三口口”。(图11-4)崇祯甲申本为明王朝最后一年(1644年),这里指的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按:朝鲜用明年号纪年,明亡后仍沿用此习,以崇祯年号纪年,直至大韩隆熙四年庚戌,公元1910年)。据展出主办方的文字说明,此图原为1709年公州当地居民所画,此图则“估计”是1845年模拟1709年画的遗像而重新绘制。①
  画面中的朱子为半身像,面部表情端严,正符合《写照铭》中所谓“端尔躬,肃尔容”的要求。与传统的朱子画像有所不同,此图中的朱子,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腰带,十分显眼,感觉有点像是朝鲜的服饰。
  韩国朱川书院有一幅朱子的坐式像。朱川书院在韩国全罗北道镇安郡西北部的朱川面,原本是韩国新安朱氏的祠堂。每年农历在此祭祀朱熹、朱潜、李滉、李珥等。
  韩国学者成在镐所撰《朱川书院记》曰:
  述夫龙潭之阳,有一名区焉,曰朱川也。山秀明道峰之高,川流朱子川之长。峨峨洋洋,道德气象,天怪而也秘,俗厚而民淳。檀祖旧疆,箕圣遗黎,贤良才智,代不乏人。典章文物,世皆取法。灿然史编,无至半万年矣。暨我龙潭之儒林诸贤建祠于此,朱夫子之主辟,蓝田吕先生、清溪朱先生、退栗两先生并享,梅谷肯、构堂金先生二位追配焉,即朱川祠也。故每岁春秋士林齐会虔奉祠享,而霜星屡变,岁月悠久,祠祀奉享,何忍默视。于是佥议攸同,据金孟诚以祠复院,即朱川书院。……
  后有诗云:
  虔奉祠事几星天,书院悬名在是年。
  风光今日卧龙岗,月霁千秋朱子川。
  尊影降如献俎豆,灵神临若告香烟。
  洙泗渊源从此尽,应知伊后讲斯筵。
  该书院所存的朱子画像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新安朱氏宗亲会拍摄照片送给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这是一幅坐式半身像。图上方有“晦庵先生朱文公真像”(图11-5)和吴澄的像赞。其形象,与日本和刻本《儒仙》中的《朱文公》一图,在韵味上略有几分相似。
  在韩国学者刘承相先生著《朱子早年思想的历程》一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封面中,有一幅朱子的半身像(图11-6),据本书作者的说明此图问世于朝鲜后期,作者不明。现为韩国坡州市HEYRI93MUSEUM(邱森斋)所藏。我查看了刘先生惠寄的原图,与此书封面的图像一般无二,只是多了“朱晦翁”三字的图题。(图11-7)此图应是朝鲜后期一位无名的画家根据流传到朝鲜的《历代君臣图像》中的《朱晦庵》(图11-8)一图临摹而略有走样。我在《“狩野”健笔写圣贤——朱子画像考之十》一文中曾指出,“应引起特别关注的是嘉靖四年(1525年)‘弘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世子贰师李荇’的序,李荇是朝鲜李朝的高官,故此和刻本《历代君臣图像》有可能并非直接从明绍兴刻本翻刻,而是从朝鲜本间接翻刻的”。这个我
  们目前还不知底细的朝鲜翻刻本,应该就是这位临摹者所使用的底本。
  韩国朱子后裔朱积中先生曾寄给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一幅图,题目为《晦庵朱夫子考亭书院门徒讲论观景》(图11-9),后被收入《考亭紫阳朱氏总谱》卷首之中。图中的朱夫子坐在书案之后,夫子的左面侍立着一位弟子,四周数十位门徒席地而坐,正在聆听朱夫子讲学。夫子的身后近景是考亭书院的屋脊,远景是云雾缭绕的山川。此图的特点是一幅创作画,画面中除朱夫子的形象有几分神似之外,其余的场景基本上出于画家的想象。诸如众多及门弟子席地而坐,这在中国古代的书院中不太可能出现;画面中的群山也不像考亭的玉枕山或翠屏峰,倒是与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所在的光州绫州连珠山有点相似。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地处绫州连珠山的韩国朱子庙。我到这座韩国唯一的朱子庙之时,正是2010年5月5日,这里正在举行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的祭祀大典。
  庙外左面露天之处的草坪上,一尊朱文公坐式塑像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塑像左手捧着一本打开的书,右手比划着,似乎正在向学生上课,神情庄重而慈祥。他的身后,正好有一棵小树,树叶全是红色,有点像中国的红枫树,从镜头中看过去,正好比坐像大出一圈,两个画面交相叠映,就像朱文公坐式塑像发出的红光闪闪的耀眼光芒!塑像的脚下,是一个方台,写着“朱文公像”四个字,用的是中文,而不是韩文……(图11-10)
  在朝鲜高丽刻本中,也有一些朱子画像的插图。如,韩国大儒宋时烈(1607—1689年)编纂的《文公先生纪谱通编》①卷一中,有“太师徽国文公真像”(图11-11),采用的是与中国明朝戴铣、李默所编年谱完全相同的图像。
  此外,还有的刻本与福建建阳刻本有渊源关系,源于明代建阳书坊出版的朱子学著作东传朝鲜后,有不少被朝鲜翻刻,其中就有朱子的画像。
  清末藏书家、文学家萧穆(1835—1904年),字敬甫,一字敬孚,是桐城派后期作家。他曾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在“日本东京钦使馆”中读到贵阳陈榘在日所购高丽仿刻建阳刻本朱子的《四书集注》插图本,其中就有朱熹在白鹿洞的画像。他在《记高丽本朱子〈四书集注〉》一文中说:
  贵阳陈衡山榘在日本书肆得大字本四书朱子集注,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字画即仿中国国初时刊本。初不知其刊于何时何地,惟《孟子》首有长方木记“相国李先生校正,鳌峰堂熊正吾梓”十四字两行。《大学》首有朱文公白鹿洞赞四字十二句四行。后署主与山人赞。前有画像,似朱子在白鹿洞风景。《论语》首有圣像及门弟子像八人,后有宣尼立教赞四字十二句四行。后署主与山人。《孟子》首有神像四人。《中庸》首有神像四人,并有颜子、曾子、子思赞四字十二句。末署主与山人书法。均仿天发神谶碑。
  盖国初高丽翻刻中华旧本……①
  文中所说的“李相国”,应为明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位居首辅的李廷机(1542—1616年),明后期的建阳书坊刊刻署其名的图籍不在少数。如余绍崖自新斋,万历十八年(1590年)刻印题明焦竑辑、李廷机注、李光缙汇评《史记萃宝评林》三卷;余明吾,万历十九年(1591)刻印明焦竑辑、李廷机注、李光缙汇评《两汉萃宝评林》三卷。此外,还有余象斗刻印明李廷机撰《刻九我李太史十三经纂注》十六卷;熊龙峰忠正堂在万历间刊《新刻皇明草对》一卷,题明李廷机撰、刘国猷辑。熊氏种德堂则刻有明李廷机撰《附新锲尊朱易经讲意举业便读》四卷。而熊氏的鳌峰堂,在明后期也刻有《重增释义大明律》七卷。①由此可以推断,鳌峰堂熊正吾应是明代建阳著名刻书世家熊氏书坊中的一员。只是熊正吾《四书集注》原刻本可能已不存,幸有清末藏书家萧穆以上对此的著录,使我们得知,天壤之间,在明建阳刊刻,以及高丽仿刻本的《四书集注》卷首中,曾有这么一幅“朱子在白鹿洞风景”的“画像”。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朱熹画像考略,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熹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卷下为朱熹伪帖揭秘,主要内容为对近年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号称“朱熹手迹”甚至被吹嘘为“国宝”,经过古今所谓名家鉴定的几幅伪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