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敬与立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564
颗粒名称: (四)持敬与立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56-4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其一生的思想路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涵养工夫,并重视立志工夫。在《集注》后,朱子开始重视立志工夫,强调学者应立下圣人之志,并对持敬与立志的关系进行分析。晚年时期,朱子进一步重视立志工夫,认为无论气禀如何,都要以尧舜为志,勇猛精进是成德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思想 落实 架构

内容

朱子对立志工夫的重视始于《集注》,在《集注》中朱子开始对志的概念和作用做了诠释,朱子以“心之所之”解释志,说明了志对成德的方向和动力的作用,又以“志于道”作为志的内容,提出了儒家对道德主体的责任和使命,但立志工夫还没有被单独拈出。《集注》后朱子继续注意立志工夫,提出读书人就是要立下圣人之志,认为学者不能坚持的首要原因是没有立下志向,这是朱子以下学而上达为成德路径的基础上,教人勇猛精进,坚持做工夫的体现。同时朱子分析了立志与持敬的关系,提出“信得及”为成德第一义,证明涵养本原仍是第一节的工夫,而将立志作为第二节工夫。在持敬与立志的关系上,朱子提出立志就是本心的坚守,对持守助力作用,但是提出立志要以明理为前提,在立志的基础上做工夫要勇猛精进,不能空言立志,认为象山立志太高,而不教人穷理,与象山的立志思想进行区分,也开始注意到胡宏言立志于持敬的关系。晚年时期在对心、性、情、志等进一步分辨析的基础上,朱子进一步重视立志工夫,不能只在读书上立志,提出“一切之事皆要立志”,立志是格物、致知工夫的前提,强调成德工夫要勇猛精进。并且,朱子提出立志与气禀的影响无关,强调无论气禀如何都要以尧舜为志,勇猛精进是成德的唯一途径。对持敬与立志的关系,朱子在强调立志是为学、为事之本的基础上提出要居敬以立其志,说明以持敬为主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朱子采纳五峰的观点提出敬与立志各有精粗、大细的不同,二者互为表里,内外参合,要逐项做工夫,但是同时对五峰的观点进行了检查,认为五峰过分强调居敬与立志,忽视了其中格物工夫的作用。朱子强调致知是广大的工夫,需要通过积累与贯通才能达到,强调成德的艰难以及工夫不能过于急迫,体现出对涵养与致知基本工夫架构的坚持。
  综上分析可知,朱子对涵养工夫的建构和完善贯穿其一生的思想路程,并不是在“中和新说”时期就完成的,“中和新说”后持敬与克己复礼、诚意、立志、静坐等工夫的关系也不断补充和修正,最后形成以持敬为主,克己复礼、诚意、立志、静坐为补充的广大的涵养工夫系统,这也说明朱子晚年主敬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涵养作为成德第一位的工夫也没有改变。朱子从广度上补充了立志工夫,从深度上补充了诚和克己复礼两个工夫,又提升了省察、诚意的地位,强调隐微处做工夫的重要。这都是基于朱子晚年认识到成德的艰难,也与下学而上达的成德路径相互印证。朱子对涵养工夫的修正和补充是朱子思想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朱子工夫思想严密性的体现。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朱子涵养工夫为研究对象,将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分为中年、中晚年、晚年三个阶段,梳理出朱子涵养工夫思想发展的大体脉络和发展历程。全书围绕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涵养工夫内在的关系以及涵养工夫在朱子工夫论中的地位三个角度对朱子涵养工夫进行了考察;从脉络发展的视野厘清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和思想地位;从学术史论辩的视野探寻朱子涵养工夫的特点;从工夫论的确立到完善的动态考察探求朱子涵养工夫思想背后的心性论的建构和完善的过程;从而对朱子的修身涵养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研究,也对学术史上关于朱子涵养工夫的诸多判定和争议进行了检查。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