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立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529
颗粒名称: (一)重视立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79-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晚年重视立志工夫,认为立志是其他工夫完成的动力,不只在读书上要求立志,一切事都要立志。他提出为学首要在于立志,与气禀强弱无关,必须在平实简单的地方上落实。他表示赞同为学最难的地方在于立志,认为只要立志,顺着义理去做,就能明白。朱子认为立志就是以圣贤为志,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相信孟子言“性善”,如果能相信,则自然立志,而成德工夫自然不会停止。他强调持敬和立志的重要性,认为二者都是格物读书的前提,立志工夫是为了解决行动动力的不足,朱子晚年对立志工夫的重视也说明他对落实道德实践的重视。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思想 落实 架构

内容

承前所论,朱子晚年对心、情、意、志等概念做了细致分辨,并将情、志、意的关系做了说明,又基于对成德艰难的认识,故朱子晚年对立志工夫更加关注,朱子提出立志是其他工夫完成的动力,朱子说:“今人所作所为,皆缘是不去立志。若志不立,又如何去学,又如何去致知、格物中做得事。立志之说甚好。非止为读书说,一切之事皆要立志。”①可见,朱子认为立志是为学的前提,是做格物、致知工夫的保证,朱子认为不只在读书上要求立志,一切事都要立志。后朱子又说:“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②此“痛切恳恻”便是朱子晚年认为做工夫要勇猛精进的体现。
  问:“人气力怯弱,于学有妨否?”曰:“为学在立志,不干气禀强弱事。”又曰:“为学何用忧恼,但须令平易宽快去。”寓举圣门弟子,唯称颜子好学,其次方说及曾子,以此知事大难。曰:“固是如此。某看来亦有甚难,有甚易!只是坚立着志,顺义理做去,他无跷欹也。”③
  由引文可知,对于人所禀赋的是怯弱之气是否对成德有妨碍的问题,朱子认为为学首要在于立志,与气禀强弱无关。可见,朱子认为立志与气禀无关,必须在平实简单的地方上落实。徐寓举孔子称赞颜回好学,其次才以曾子为例,提出为学最难的地方在于立志。朱子表示赞同,不管看起来多难、多容易,只要立志,顺着义理去做,就能明白。次年,朱子又说:“昨日所说为学大端在于立志必为圣贤,曾看得‘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分明否?又见得我可以为尧舜而不为,其患安在?固是孟子说‘性善’‘徐行后长’之类。然今人四端非不时时发见,非不能徐行,何故不能为尧舜?且子细看。若见得此分明,其志自立,其工夫自不可已。”④可见,朱子认为立志就是以圣贤为志,就是要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相信孟子言“性善”,如果能相信,则自然立志,而成德工夫自然不会停止。可见,朱子重视立志工夫即希望人为学要勇猛精进,不要纠结于气禀的问题,只要努力做工夫,因为每个人都受到气禀的影响,而修养工夫是成德的唯一途径。63岁时朱子又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①64岁时,朱子致信郑仲礼言读书需要以“主敬立志”为先,他说:“读书固不可废,然亦须以主敬立志为先,方可就此田地上推寻义理,见诸行事。若平居泛然,略无存养之功,又无实践之志,而但欲晓解文义、说得分明,则虽尽通诸经,不错一字,亦何所益?”②68岁时,朱子又说:“立志要如饥渴之于饮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③70岁时朱子又说:“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④可见,持敬是存养的工夫,立志是落实行动的工夫,二者都是格物读书的前提,朱子认为立志对于为学是十分紧迫、必不可少的工夫,是使为学不至于放松懈怠、胡乱应付,立志工夫是为了解决行动动力的不足,朱子晚年对立志工夫的重视也说明朱子晚年对落实道德实践的重视。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朱子涵养工夫为研究对象,将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分为中年、中晚年、晚年三个阶段,梳理出朱子涵养工夫思想发展的大体脉络和发展历程。全书围绕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涵养工夫内在的关系以及涵养工夫在朱子工夫论中的地位三个角度对朱子涵养工夫进行了考察;从脉络发展的视野厘清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和思想地位;从学术史论辩的视野探寻朱子涵养工夫的特点;从工夫论的确立到完善的动态考察探求朱子涵养工夫思想背后的心性论的建构和完善的过程;从而对朱子的修身涵养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研究,也对学术史上关于朱子涵养工夫的诸多判定和争议进行了检查。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