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用贤、敬事、不欺、责善为特色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23
颗粒名称: 三、以用贤、敬事、不欺、责善为特色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观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137-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强调爱国应以贤人治国,敬业需专心敬事,诚信应不自欺欺人,友善则责友为善。这些观念凸显了朱子对道德、社会责任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类文明和儒家思想的追求。
关键词: 朱子学 价值观 哲学

内容

(一)爱国应如爱玉,以贤人治国
  人们往往爱具体的事物要胜于爱国。朱子是一个爱国意识非常强烈的人,他一生反对异族入侵,追求国家统一,常常“朝夕忧虑,以天下国家为念”①。朱子忧国忧民之情屡形于色,并呕心沥血注释《楚辞》以见志。他对屈原的爱国精神深表嘉许,认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②他总是褒扬那些爱国志士,他评价司马光说:“观司马文正公之遗帖,见其忠君爱国而相勉以正之意。”③朱子主张爱国作为国家治理而言,就要用贤人治国。他说:“教玉人雕琢玉,只缘不敢自治,而付之能者,爱之甚也。治国家则不能用贤而徇私欲,是爱国家不如玉也。”④意思是说,让玉匠雕琢玉石,只是因为不敢自己雕琢,而把它交付给能工巧匠,这是非常喜爱它的缘故。治理国家不能用贤能的人却曲从自己的私欲,这是爱国家不如爱玉的表现。
  (二)敬业宜专心敬事以成其业
  “敬业乐群”一语,首见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记·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⑤敬业指专心致志于学习,乐群指与同学们相处愉快。虽然在朱子语汇里暂时还没有发现“敬业”这个词,但有与此词相近的有“敬事”,意为敬谨处事,如朱子说:“如敬事而信,固是有人凡事要诚信。然未免有不敬处,便是不实。”⑥其实,朱子相关敬业思想的表达还是相当完整的。朱子说:“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⑦又说:“此心常卓然公正,无有私意,便是敬。”⑧“敬”的意思是此心经常卓然公正,没有私意,不放荡,不怠慢。如果有所计较,有所怠慢,就是不敬。朱子认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必须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日日著实做,故事成”①“士其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粟,工其业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得必至于盈资”②“若不苦心去求,不成业次,终不济事”③,意思是一个人要专心致志,以经营其事业,天天勤勤恳恳地去做,所以事情才能够做成功。知识分子必须致力于显亲扬名,农民必须致力于多产粮食,工匠必须致力于提高手工技艺,商人必须致力于增值财富。他认为如果不苦心去经营,没有形成人生事业,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三)诚信应不自欺欺人
  诚信是朱子语汇里出现得比较频繁的词。朱子说:“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④“诚只是个朴直悫实,不欺狂。”⑤凡是人们用来存身自立,应接事物的行为法度,没有大于诚敬的。“诚”是朴实率直,不自欺,不狂妄的意思。朱子说:“信,实也。实是有此,论其体,则实有仁、义、礼、智;论其用,则实是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更假伪不得。”⑥“信”是指实实在在。确实有此物,论及其本体,则实有仁义礼智;论及其发用,则实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更是造假伪装不得。因此“信”构成儒家“五常”中具有一贯地位的伦理关系。朱子说:“为人处事,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一行事,则事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⑦也就是告诉人们,为人处事,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须要合于情理,不可违背。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①国家只有让百姓丰衣足食,并有充足的军事力量,才会获得百姓的信任。“诚信”还见于朱子对人的评价,如他对金华王师愈评价说:“其于接物温恭诚信,充积有余。”②评价十九府君刘致端说:“而其孝爱恭敬,诚信敦笃,自有以过人者。”③评价恩师刘勉之说:“其与人交,诚信恳恻。”④诚信还应该无愧于死者,他评价西山李光祖先生治丧时说:“死葬之以礼,必诚必信也。”⑤朱子认为可以不讲诚信只有一种特殊情形:“专言诚信则文不足。”⑥他认为只讲诚信,则文章的文采就会不够。所以文学写作时允许采用一些夸张修饰、虚构情节,增加文采。
  (四)友善应责友为善,不计较小触犯
  朱子在《朱子家训》中认为作为兄长最为可贵之处是友爱,作为弟弟最为可贵之处是恭敬。对于别人有小的过错,应当容忍、宽恕、原谅,别人有好的高善德行就应该称颂传扬。别人有不好的地方不要说三道四,更不要传播谣言。与人为善,就不要锱铢必较,而应该犯而不校。别人有小小的冒犯之处,自己都不觉得,“何暇与之校耶”⑦?他非常赞赏“武夷三先生”的友善精神,曾对老师刘勉之评价说:“与籍溪胡公原仲、屏山刘公彦冲两先生友善,日以讲论切磋为事。其于当世之务,若不屑焉。”⑧他不同意胡氏所说:“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而提出“交友而责善,职所当然。而心之不能已者,本非有求荣、求亲之心也”①。责友为善是率直的表现。因此,朱子把友直、友谅、友多闻作为交友的三大原则。
  综上所述,朱子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所在。在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时,有许多值得当今借鉴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就引用了朱子的致知格物、穷理反躬、继往开来、速改从善及《朱子家训》里的思想,并且肯定了朱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其理论逻辑、历史经验、现实表现及实践取向也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需要学习的方面。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朱子学的继承、体现与发展,它赋予了“自由、平等、民主、文明、法治”等方面更加广泛的内涵,已实现了传统精神的现代转捩,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永远先进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地方。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