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等以絜矩待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20
颗粒名称: (二)平等以絜矩待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35-1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强调平等应以絜矩待人,即四面均平的道理。纵向和横向上都要有参照物,心无彼此差别,站在大众立场思考问题,懂得换位思考。君子行为端正,以己之心度量他人之心,使天下公平。
关键词: 朱子学 价值观 哲学

内容

“平等”一词最早来源于佛经,佛经曾记载:“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②在朱熹的语汇里没有“平等”一词,但有相当于平等之意的“絜矩”。“絜”指度量,“矩”指规矩。“絜矩”就是四面均平的道理。如果自家老其老,叫别人不得老其老;自家长其长,叫别人不得长其长;自家幼其幼,叫别人不得幼其幼。这就不叫“絜矩”了③。“絜矩”就是以我心之所欲,猜度他人之所欲。只有我能如此,而他人不能如此,“则是不平矣”。④可见朱子理解的平等是要有参照物的,纵向上三点成一线,横向上四面均平。纵向上,朱子说:“须把三人看,便见。”⑤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在我之上的人,也都有在我之下的人。就像父母亲在我之上,子孙在我之下。我想让子孙孝顺我,而我却不能孝顺双亲;我想要双亲慈爱于我,而我却不能慈爱子孙。这就不是絜矩了。上面的人既自有孝悌,下面百姓也有孝悌,便是絜矩。如果拂其良心,重赋横敛以取之,使别人“不得自遂其心,便是不方”⑥。横向上,前后左右的人要处于同一平面。朱熹说:“左右前后皆然。……后面说民之父母,所好所恶,皆是要与民同利之一事。且如食禄之家,又畜鸡豚牛羊,却是与民争利,便是不絜矩。”⑦絜矩之道就是要使人人各尽其心,“我之敬长慈幼,却使天下之人兄弟妻子离散,便不是絜矩”①。因此,要想达到平等就必须心无彼此的差别,要站在大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懂得换位思考。君子行为端正,符合法度,这是因为他能够以己之心度量他人之心,使大家都能够极尽各自兴起的善心。因此,君子必须用推行絜矩来使天下公平。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