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仁爱、公举、浚哲、敦伦为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213
颗粒名称: 一、以仁爱、公举、浚哲、敦伦为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观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思想中强调以仁爱、公举、浚哲、敦伦为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观。富强以教化仁爱为本,民主以公议举人为初,文明宜浚哲彰显事理,和谐应以敦伦致中。这些观念体现了朱子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追求。
关键词: 朱子学 价值观 哲学

内容

(一)富强以教化仁爱为本
  富足而强盛,都是古今社会全体国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国强是民富的重要前提,国强的最终目的是增值百姓财富,增进人民的共同富裕、自由和幸福。朱子认为单纯强调民富国强,教化没跟上,没有精神上的富足也是不行的。他说魏国李悝、秦国商鞅都是战国时期改革家,但他们只是“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①,所以他认为这是有过失的。朱子强调富强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风貌。《诗经》里谈到的仁君,一般表现为忠心耿耿,为百姓深谋远虑,并且养战马三千匹。朱子认为“此见人之所以成其富强之业者,非必权谲计数之为务,而在于诚实深厚之中也”②,就如我们现在强调民富国强不能仅关注GDP指标,还要看各级领导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群体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南宋时积贫积弱,尚未众志成城,远未达到朱子富强的预期,他说:“思欲亟致富强,以为恢复之渐,而小人乘间争售其说。”③这种状态要实现真正的富强是很困难的。纵观整个宋代,始终无法解决北方的威胁,统治者不够众志成城,无教化仁爱之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民主以公议举人
  “民主”一词,在朱子的语汇里偶有出现,例如朱子说:“周公不欲斥言王防不能,故言王若不敢及天之初命,则我不得不嗣摄政事,保佑王躬。而相此洛邑,以为王当于此初作民主也。”④这里的“民主”相当于民主的本义,即“人民的主人(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朱子语汇里的“公议举人”已初见今天的民主政治的端倪。朱子说:“某看公议举人,是个好人,人人都知。若是举错了,也是自家错了。本不是应副人情,又不是交结权势,又不是被人献谀。这是多少明白,人皆不来私恳。其间有当荐之人,自公举之。待其书来说,某已自举荐他了,更无私恳者。”①意思是说,经众人讨论推举的人才必然是个好的人才。大家都熟悉,如果推举错了,本来不是应付人情,也不是交结权贵,又不是阿谀奉承,这是多么的清白。被推举的人不来私下恳求,其中必然有适合推荐的人。朱子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把百姓视作国家的根本,他说:“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心。”②他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钱财如同百姓的心,百姓的心受伤,那么国家的根本就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动摇,那么国家这棵大树就会衰败枯萎而被连根拔出。可见在朱熹思想里并不缺少民主,只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当时还缺少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而已。
  (三)文明宜浚哲彰显事理
  中国古称“华夏”,实为文明之地。“文明”一词,古意更多指人的教养和开化,代表着经天纬地、照临四方的人类精神成果。朱子说:“礼本是文明之理,其发便知有辞逊。”③朱子认为礼节本来是文明的道理,它表现出来便是懂得言辞谦逊。朱子赞同前人对《周易》“同人”的解释,认为文明就是能够英明治理,所以能够明白大同社会的要义;刚健有为就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能够竭力领悟大同之道。朱子说:“‘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细分是八字,合而言之,却只是四事。浚,是明之发处;哲,则见于事也;文,是文章;明,是明著。《易》中多言‘文明’。”④“明之发处”是指深挖发源的地方,“见于事”是参看于事理,“文章”是指文化彰显。“明著”是指能够光彩夺目,凸显事物。宋初出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五星联珠排成一线的奇特天象,朱子认为宋太祖“实开文明之运”①,以此说明儒家道统在宋代并未消亡。朱子在宋孝宗的挽词中还赞道:“精一传心妙,文明抚运昌。乾坤归独御,日月要重光。”②朱子说:“离丽文明,电日而火。”③八卦之象中离卦代表美丽、火、日、电,有照耀、明亮、鲜艳夺目之意。阳刚在外表示一种由内向外施放能量,象征文明、文化。《礼记》里的文明,是个人内在德行和文化素养外显的结果,不仅个人神采奕奕,而且能让他人如沐春风。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之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物质文明昌盛,而且博得礼仪之邦的美誉。
  (四)和谐应以敦伦致中
  古人用音乐来教育家族子弟就是因为乐律和谐,平和中正,朱子说:“古人以乐教胄子,缘平和中正。‘……八音克谐,不相夺伦。’”④朱子认为诗是表达志向的,歌是把想说的话唱出来,形成表达情感的歌咏,由此音乐就产生了。八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各就其律,达到和谐统一。这是和谐的本意。后来和谐引伸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融洽关系。朱子盛赞舜之徳能以孝和谐家庭,敦伦睦族,他说:“‘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贵乎舜者能以孝和谐其亲,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恶也。”⑤朱子在《朱子家训》中说道:“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在家庭里面,丈夫所珍贵的品质在于和气,妻子所珍贵的品质在于柔顺。朱子认为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没有发出来就叫着“中”,发出来都符合节制就叫着“和”。“中”是天下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达的道路。能够达到“中和”的地步,天地就会各就其位了,万物就会生长发育了。他认为喜怒哀乐这些情感都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只是这些情感的发出都要符合节制。“致中”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求放心、存心养性之类,“致和”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清晨的空气、充广仁义之心之类。朱子说:“今却不耐烦去做这样工夫,只管要求捷径去意见。”①因此,人的情绪要合乎情理的发泄,平时就要存心养性,广充仁义,才有可能致中和。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