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 李方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984
颗粒名称:
四 李方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李方子是宋代学者,师从朱熹,为人端谨纯笃,著述丰富,对朱子学有贡献,曾撰写最早的朱熹年谱。
关键词:
李方子
宋代
学者
内容
李方子(1169—1226年),字公晦,号果斋,邵武军光泽县人。父李正己,为其长子。李方子为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历官泉州观察推官,国子监学录等。罢官后,回故乡创办云岩书院,著书讲学。
《宋史》本传谓,“少博学能文,为人端谨纯笃。初见朱熹,语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长游太学,学官李道传,折官位辈行,具剌就谒。嘉定七年廷对,擢第三。调泉观察推官,适真德秀来为守,以师友礼之,郡政大小咸资焉。暇则辩论经训,至夜分不倦。故事秩满,必先通书庙堂,乃除。方子曰:‘以书通,是求也。’时丞相弥远闻之,怒逾年始除国子录。无何,将选入宫僚,而方子不少贬以求合。或告弥远曰:‘此真德秀党也。’使台臣劾罢之。方子既归,学者毕集。”④
查《朱子语类》,有甘节录“李公晦问”条;林恪录“蔡行夫问‘仁者不忧’一章”,在场者有李方子、洪庆、从周等人。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董拱寿与李方子同录“百行万善”和“学者须是求仁”两条。董拱寿又录“因论佛”条中有李方子的议论。“因论佛,曰:‘老子唱说,后来佛氏又做得脱洒广阔,然考其语多本庄、列。’公晦曰:‘曾闻先生说,庄子说得更广阔似佛,后若有人推演出来,其为害更大在!’”①以上均可作为李方子于绍熙四至五年间在建阳向朱熹学习之明证。
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赴长沙任,李方子曾至那里从学。《语类》载其所录“须是静”条下云:“谓亚夫曰:公既归,可且潜心数年。”宁宗庆元六年(1197年),李方子到建阳问学。《语类》有辅广录“公晦问‘无声无臭’,条;有李方子录“汉卿(辅广)问‘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条;有李方子、辅广各录“吕与叔谓养气”。这说明李方子与辅广同学于朱熹。②
李方子和朱熹极为密切,以所闻录朱熹训语200多条,朱熹对其评价甚高。清初黄宗羲在讲到李方子时说:人性端谨纯笃。“居家竟日危坐,未尝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李方子)曰:吾于学问虽未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③李方子强调致知力行,他是一位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学者。
李方子对朱子学的最大贡献是撰《紫阳年谱》3卷。南宋魏了翁为之作《朱文公先生年谱序》,其中有曰:
吾友李公晦方子尝辑先生之言行,今高安洪史君友成为之锓木,以寿其传。高安之弟天成属予识其卷首。呜呼!帝王不作,而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之与异端果孰为胜负也。圣贤既熄,而关洛之学兴,微朱子亦未知圣传之与俗学果孰为显晦也。韩子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予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予生也后,虽不及事先生,而与公晦及辅汉卿广,昔者尝共学焉,故不敢以固陋。④
李方子的《紫阳年谱》虽早已失传,但它是最早的朱熹年谱,后来出现的几十种朱熹年谱大都沿袭李谱之体例。
李方子的著述主要有《禹贡解》、《紫阳年谱》、《集晦庵先生事实》、《清源文集》、《道统论》、《理性篇》、《小学诸儒总》、《传道精语》等,还为《资治通鉴》撰写后序。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方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