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419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3
页码: 696-698

内容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这篇后记自然也脱胎于原先那篇。由于当时时间紧迫,亟亟将论文赶完以提交答辩,对于前途亦存忧虑,故心绪不能安宁,那篇后记写得颇不成样子,唯望此次能够稍从容淡定耳。
  余自2005年进入厦门大学哲学系求学,复于本系硕博连读,又因论文事延期一年,统计前后,恰十年矣。十年,显然不是一段很短的时光,虽然身处其中的人往往不易觉察,但猛然回头一看,又不免要暗暗吃一惊。有歌云“十年之前”,“十年之后”,“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人生总是难以避免各种形式的分手。所以那一段时间,每当听到别人说起“把青春献给厦大”之类的话时,总会生出一些莫名的、之前未曾体会的感慨。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恍如一梦吧。唐人杜牧有“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或许我这也勉强称得上是“十年一觉厦大梦”吧。
  十年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这在务实有为者看来,多半是不能免于讪笑的。殊不知,梦正是人类一项伟大的生理机制和文化现象,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石之一。仅以中国而论,梦的文化史亦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孔子有他的周公梦,庄周有他的化蝶梦,李白有他的天姥梦,杜牧有他的扬州梦,卢生有他的黄粱梦,淳于棼有他的南柯梦。梦既预示着失去,也给予你补偿;它既来源于现实,又超越于俗世。
  方今躬逢盛世,更是一个做梦的好时代。上有大人先生的中国梦,下有芸芸众生的选秀梦。君不见,神州大地专家学者齐上阵,送你进入美梦乡;“导师”高坐评审台,逢人便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本身诚然是一个好词,但在这样一个商业资本横行无忌、政治话语无孔不入的时代,一旦不幸被其盯上,自然也逃脱不了被竭泽而渔的命运,最终沦为人们嘴里的一块口香糖。但这于我却并没有什么妨碍,因为我所说的“梦”乃是“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的所谓“大梦”。它是没有目的、自本自根、亦真亦幻的,因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内容。自从十年前来到厦大,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就仿佛在最美校园中兴之所至地漫步一般,似乎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今天。途中不论经历过怎样的欢欣与苦痛、得意与失落、徘徊与坚定,最后终于得了一种超脱的轻松,只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确乎是一个幸运的梦。
  而让这个梦显得如此充实、如此安宁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各位挚爱的师友与亲朋。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支平教授,您是最可爱的人!若没有您多年来的关心与帮助、教导与鼓励、信任与纵容,就没有这篇博士论文的完成,更不会有学生这些年来的成长与收获。余自本科三年级期末与陈师初晤,畀以整理标点《马平霞殿林氏族谱》,并与尊旺师兄、婷玉师姐共撰《清代林贤总兵》之任以来,即受陈师之栽培与提携,后更从师于硕博阶段,得聆绪论,仰望风采,深受老师所倡“文史哲不分家”之治学理念的教益与影响,何其感佩!
  论及本书,犹记当年您携学生赴金门参加会议,在五通码头的候船室里第一次同我说起博士论文选题的情景。当时您建议我研究清代经学家群体的朱子学思想,并嘱我认真准备。后经反复地思考、权衡与修改,形成了现在的题目,您又对论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极具启发性的指导意见,鼓励学生摆脱传统的论述模式与研究视野的束缚,写出具有新意的内容。如今论文已然完稿,可惜学生学力有限,虽然或可免于步入邪路,但仍不免走上老路,有负老师期望,每思及此,惭愧非常,唯有日后加倍努力耳。
  十年前,我对哲学知之甚少,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厦大哲学系。如今博士毕业,虽仍不敢言知,但对哲学研究能够略窥门径,初登堂奥,有了一丁点“不知之知”,这其中的进步端赖哲学系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因此,要对课堂内外曾给予我指导与教益、曾为我的博士论文提出意见与建议的刘泽亮教授、詹石窗教授、朱人求教授、乐爱国教授、盖建民教授、黄永锋教授、傅小凡教授、谢晓东教授、吴洲教授等各位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蔡振磊、王国彬、张新国、李伟、游均、张沁兰等诸位同学好友在学习、生活以及论文撰写中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是你们让校园生活显得如此美好而难忘。
  最后,还要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在各方面的无限关爱、鼓励与支持,使我得以免除后顾之忧,始终专心于学业。当我面对各种人生困难的时候,你们始终是我最坚强的依靠,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厦大食堂虽素号“家的味道”,但每次回家之时,正是由于你们提供的丰富的精神与物质食粮,使人颇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感。
  2015年毕业后,我又进入清华大学国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幸从陈来教授、刘东教授诸先生游,闻第一义谛,参最上禅机,复得与诸位学友切磋讲论,这才有了修改完善本书的机会。
  由于此次机缘,我结识了本书的责任编辑张林老师。张老师博学多闻,待人热情,认真负责,编辑经验丰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正是由于您的辛勤劳动与大力协助,本书才有机会如此迅速、顺利的得到出版,在此谨致谢忱。
  我将这十年献给了厦大,厦大也将这十年献给了我,望师友一切安好,厦大有缘再见。
  方遥
  2015年6月初识于福州金桥
  2016年7月改订于清华园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视角,将清初福建朱子学与王学、经学、实学等清初学术思想界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或思潮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既注重探讨清初福建朱子学者的义理思想,也对其义理思想之外的其他学术思想与社会政治理论及实践活动予以关注,在回顾、发掘朱熹本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把握了清初福建朱子学的思想特点、时代特征与整体面貌,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清初朱子学在时代学术思潮变迁中发挥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