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7254 |
颗粒名称: | 二、切问近思:朱子编撰《通解》的学术根源 |
分类号: | B244.7-55 |
页数: | 6 |
页码: | 051-056 |
摘要: | 本文探讨了朱熹治学思想中的“下学上达”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切问近思”的治学方法实现这一理念。朱熹认为“下学”应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为基础,尤其强调“切问近思”的重要性。在朱熹的学术体系中,“小学”阶段应教授礼仪等具体事物,而“大学”阶段则应探究其内在之理。由于宋代教育失去了传统小学内容,朱熹提出了以庄敬诚实为替代方法,强调学者要从涵养庄敬之心着手开始修养进程。 |
关键词: | 编撰缘由 下学上达 切问近思 |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