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塘的理气观及其在道心人心问题上的体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39
颗粒名称: (一)南塘的理气观及其在道心人心问题上的体现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677-6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塘采纳了李栗谷的理气观,认为心是理气合,人心和道心都是气发理乘。南塘和李退溪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理气不能互相发用、互有主张。南塘从感觉内容和动机两个角度区分人心和道心,但实际上感觉内容和动机是同一的。
关键词: 韩国儒学 朱子学 人心道心

内容

在理气观上,南塘采纳了李栗谷的看法而反驳了李退溪的观点。南塘之核心观点从正面来看是心乃理气合、人心道心均是气发理乘,而从反面来看则是否定理气互发。退溪的观点是人心是气发理乘,而道心是理发气随。①李栗谷则认为人心道心均是气发理乘,否认理气互发。就此而言,南塘确实是宗栗谷而驳退溪的。“虽然人之一心,理与气合,理无形迹而气涉形迹,理无作用而气有作用。故发之者必气,而所以发者是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又无所发。故大凡人心之发,无非气发理乘,而理气之不能互相发用、互有主张者,固天下之定理也。此其人心道心之发,俱是气发理乘,而本无分路出来之道矣。”①同于栗谷,南塘也认为理气的区别在于理无形而气有形、理无为而气有为。故而发动者是气,而其根据则是理。既然如此,人心道心之区分又在哪里呢?南塘认为:“此朱子所谓心之知觉,一而已矣者也。但其所感者不同,故所发者亦异。食色感则人心发,道义感则道心发,此朱子所谓其所以为知觉者不同者也。然则人心道心之所同者其发处,而其所不同者,即其所为而发者也。其立名之不同者,不在于发处,而只在于所为而发者矣。”②南塘提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所感者不同:食色与道义;二是从动机的角度,即“所为而发者”。就后者而言,似同于栗谷的或为形气或为道义的规定。③
  但是,一与二的解释是同一种解释吗?所感者不同是从感觉的内容来区分的,而所为而发者则是从动机的角度来区分的。从表面看来,二者似乎不同。但实际上,感觉的内容与动机是同一的。④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晓东
责任者
李退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