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哲学思想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897
颗粒名称: 陈献章哲学思想研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33-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献章是明代初期的哲学家,其思想是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朱子学产生的学风僵化问题,陈献章通过回到周敦颐的哲学文化形式结构,建立以“自得之学”为核心的本体观念系统。他的思想表现出了“非朱”的思想指向,但本质目的在于“正朱”。
关键词: 陈献章 哲学思想 阐释

内容

陈献章是生活在明代初期的哲学家,其思想也构成了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从宋明理学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陈献章思想的文化形式和精神实质进行学理上的梳理和分析。针对朱子学在发展过程中偏向一隅而产生的学风僵化的问题,明初诸儒在理论上展开了对朱子学的纠偏和补救,陈献章也是其中之一。陈献章解决朱子学理论困境的办法就是回到理学开山周敦颐的思想中去,秉承了周敦颐开创的“三位一体”哲学文化形式结构;同时也汲取陆九渊的理论内容,建立起了以“自得之学”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本体观念系统。陈献章所构建的认识论原则是通过“自得”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对“自得之学”何以可能的形上意义进行追问,就推演出了“心道合一”的本体论;再向下追问“自得”在道德主体的生存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归宿,就推演出了“自然”的境界论。他提出了“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的观点,他将“心”作为沟通天道的实体,强调求理于内的为学路径,在求“自得”的过程中达到涵养本心的目的,从而实现“心道合一”。所以说陈献章对本体观念的构建仍然是以“心道二分”为前提的。陈献章虽然强调“心”的主体性,但是并不否认“道问学”的作用,他所主张的“心道合一”的本体论、“自得”的认识论、“学宗自然”的修养论的最终目的都在于通过一系列的修养工夫来涵养本心,保持心的本真自然的状态以达到道德主体洒落的精神境界。通过对陈献章思想的学理实质的考察,可以看到陈献章的哲学思想中表现出了很明显的“非朱”的思想指向,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条件之下,他不可能完全站到朱子的对立面去对朱子进行批判,因此,他对于朱子学的纠偏并未能突破朱子的理论框架,所谓“非朱”只是针对朱子学中僵化的一隅,其本质目的还是在于“正朱”。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朱子学年鉴.2021》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9部分: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收录《融突和合论——中国哲学元理》《明清朱子学将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新增长点》《2021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简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文殊
责任者
陈献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