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692
颗粒名称: 五、结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2-13
摘要: 本文探讨了朱熹及其门徒在道统问题上的观念和做法,分析了道统观念的起源和普遍性,以及朱熹对“道统”、“道学”等词的用法和意义。文章认为,道统观念代表了学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而朱熹及其门徒在传播道统观念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朱熹在用词上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和不准确性,以及宋人在“爱本朝思想”下对道统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道统 朱熹 学术传统

内容

笔者以为,在探讨道统问题时必须考虑下列状况:
  1.朱熹既然没有创造“道统”一词,那究竟是谁发明的,这应该不是很重要。最主要的,一则是“道统”一词背后的观念,二则是“道统”观念或“道统”一词的普遍性。朱熹的门徒对后代的道统观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从朱熹的门徒黄榦开始,“道统”一词变得十分热门,开始普遍化,而道统的体系亦稳定下来。黄榦等人这样的做法,自然亦是为了要提高其先师朱熹的重要地位。
  2.朱熹本身对“道统”“道学”等词的用法有时候不是很清楚,对他而言,恐怕这些词不是像后人认为的那样重要。“道统”有时候可能只是指上古圣王,有时候是包括周敦颐的,有时候是从孟子直接跳到二程兄弟。这种现象未必是因为朱熹一生的想法有变化,而有可能只是朱熹道统思想的用词终身还没有定下来。毫无疑问,上古圣王到周公、孔子到宋朝,很明显代表“内圣外王兼得”与“内圣独存”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只是未必可以用“道统”“道学”两词来代表。而余先生所说朱熹言“道统”与“道学”未必是同样的意思,是给了我们很重要的讯息。
  3.分析朱熹的文献时,必须注意到文体的特征与先后文的内容。比如说,《中庸章句序》的道学传统是从孟子跳到二程的,忽略周敦颐的原因应该不是因为他本身不重要,而是跟《中庸》有关:周敦颐主要在易学下功夫,而中庸学却是二程兄弟专长的领域。反之,如《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一文,是要祭祀周敦颐的,当然要郑重提出周敦颐在接续道统上的枢纽作用。
  4.宋人很推崇自己的朝代,必有一种“爱本朝思想”。南宋人受异族人(金人、蒙古人)压迫,恐惧感特别深,感到儒学传统将来会有危险,因此与孟子、韩愈相同,更有理由提倡道统论。除哲学性的考虑之外,这种“爱本朝思想”,有可能就是朱熹忽视韩愈而只收入周敦颐、二程等人于道统内的原因所在。①
  以上略述拙劣之见,请多指正。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收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知名朱子学者近作14篇,内容涉及朱子的道统论、礼学、气论、诗论、格物致知论、人心道心、家国天下等问题,时间上从南宋跨越到现代,空间上从中国走向东亚世界,以点带面,简单勾勒了朱子思想的多元面向,介绍了朱子学的思想理念、政治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