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谢显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498
颗粒名称:
谢显道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5
页码:
1941-194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主要围绕上蔡的言论展开讨论,探讨了他对鬼神、仁义等话题的观点。其中涉及到上蔡与佛教的异同、礼教的观点以及心性的理解等。同时也提到了上蔡对根、知觉、心性等问题的观点。文中对上蔡的言论进行了解读和评价。
关键词:
仁义
礼教
知识
内容
上蔡高迈卓绝,言论、宏肆,善开发人。若海。
上蔡语虽不能无过,然都是确实做工夫来。道夫。
问:“人之病痛不一,各随所偏处去。上蔡才高,所以病痛尽在‘矜’字?”曰:“此说是。”人杰。
谢氏谓去得“矜”字。后来矜依旧在,说道理爱扬扬地。淳。
或问:“谢上蔡以觉言仁,是如何?”曰:“觉者,是要觉得个道理。须是分毫不差,方能全得此心之德,这便是仁。若但知得个痛痒,则凡人皆觉得,岂尽是仁者耶?医者以顽痺为不仁,以其不觉,故谓之‘不仁’。不觉固是不仁,然便谓觉是仁,则不可。”时举。
问:“上蔡说仁,本起于程先生引医家之说而误。”曰:“伊川有一段说不认义理,最好。只以觉为仁,若不认义理,只守得一个空心,觉何事!”可学。
上蔡以知觉言仁。只知觉得那应事接物底,如何便唤做仁!须是知觉那理,方是。且如一件事是合做与不合做,觉得这个,方是仁。唤著便应,抉著便痛,这是心之流注在血气上底。觉得那理之是非,这方是流注在理上底。唤著不应,抉著不痛,这个是死人,固是不仁。唤得应,抉著痛,只这便是仁,则谁个不会如此?须是分作三截看:那不关痛痒底,是不仁;只觉得痛痒,不觉得理底,虽会于那一等,也不便是仁;须是觉这理,方是。植。
问:“谢氏以觉训仁,谓仁为活物,要于日用中觉得活物,便见仁体。而先生不取其说,何也?”曰:“若是识得仁体,则所谓觉,所谓活物,皆可通也。但他说得自有病痛,毕竟如何是觉?又如何是活物?又却别将此个意思去觉那个活物,方寸纷扰,何以为仁?如说‘克己复礼’,己在何处?克又如何?岂可以活物觉之而已也!”谟。
问:“上蔡以觉训仁,莫与佛氏说异?若张子韶之说,则与上蔡不同。”曰:“子韶本无定论,只是迅笔便说,不必辨其是非。”某云:“佛氏说觉,却只是说识痛痒。”曰:“上蔡亦然。”又问:“上蔡说觉,乃是觉其理。”曰:“佛氏亦云觉理。”此一段说未尽,客至起。可学。
上蔡云:“释氏所谓性,犹吾儒所谓心;释氏所谓心,犹吾儒所谓意。”此说好。闳祖。
问:“上蔡说佛氏目视耳听一段,比其它说佛处,此最当。”曰:“固是。但不知渠说本体是何?性若不指理,却错了。”可学。
因论上蔡语录中数处,如云“见此消息,不下工夫”之类,乃是谓佛儒本同,而所以不同,但是下截耳。龟山亦如此。某谓:“明道云:‘以吾观于佛,疑于无异,然而不同。’”曰:“上蔡有观复堂记云,庄列之徒云云,言如此则是圣人与庄列同,只是言有多寡耳。观它说复,又却与伊川异,似以静处为复。湖州刻伊川易传,后有谢跋云,非全书。伊川尝约门人相聚共改,未及而没。使当初若经他改,岂不错了!龟山又有一书,亦改删伊川易。遗书中谢记有一段,下注云:‘郑毂亲见。’毂尝云:‘曾见上蔡每说话,必覆巾掀髯攘臂。’”方录云:“郑毂言:‘上蔡平日说话到掀举处,必反袖以见精采。’”某曰:“若他与朱子发说《论语》,大抵是如此。”曰:“以此语学者,不知使之从何入头!”可学。
上蔡观复斋记中说道理,皆是禅学底意思。义刚。
问上蔡“学佛欲免轮回”一段。曰:“答辞似不甚切。”可学。
上蔡语录论佛处,乃江民表语。民表为谏官,甚有可观,只是学佛。当初是人写江语与谢语共一册,遂误传作谢语。唯室先生陈齐之有辨,辨此甚明。璘。
国秀问:“上蔡说横渠以礼教人,其门人下梢头低,只‘溺于刑名度数之间,行得来困,无所见处’,如何?”曰:“观上蔡说得又自偏了。这都看不得礼之大体,所以都易得偏。如上蔡说横渠之非,以为‘欲得正容谨节’。这自是好,如何废这个得?如专去理会刑名度数,固不得;又全废了这个,也不得。如上蔡说,便非曾子‘笾豆则有司存’,本末并见之意。后世如有作者,必不专泥于刑名度数,亦只整顿其大体。如孟子在战国时己自见得许多琐碎不可行,故说丧服、经界诸处,只是理会大体,此便是后来要行古礼之法。”贺孙。
问:“上蔡云:‘阴阳交而有神,形气离而有鬼。知此者为智,事此者为仁。’上两句只是说伸而为神,归而为鬼底意思?”曰:“是如此。”问:“‘事此者为仁’,只是说能事鬼神者,必极其诚敬以感格之,所以为仁否?”曰:“然。”问:“谢又云:‘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致死之。’可者,是可以祭祀底否?”曰:“然。”问:“礼谓致生为不知,此谓致生为知?”曰:“那只是说明器。如三日斋,七日戒,直是将做个生底去祭他,方得。”问:“谢又云‘致死之故,其鬼不神。’”曰:“你心不向他,便无了。”问:“且如淫祠,自有灵应,如何便会无?”曰:“昔一僧要破地狱,人教他念破地狱咒,偏无讨这咒处。一僧与云‘遍观法界性’四句便是。”或云:“只是‘一切惟心造’。”曰:“然。”又问:“斋戒只是要团聚自家精神。然‘自家精神,即祖考精神’。不知天地山川鬼神,亦只以其来处一般否?”曰:“是如此。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封内山川,是他是主。如古人祭墓,亦只以墓人为尸。”胡泳。
鬼神,上蔡说得好。只觉得“阴阳交而有神”之说,与后“神”字有些不同。只是他大纲说得极好,如曰:‘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致死之。”
可者,是合当祭,如祖宗父母,只须著尽诚感格之,不要人便做死人看待他。“不可者使人远之,不使人致生之。”不可者,是不当祭,如闲神野鬼,圣人便要人远之,不要人做生人看待他。可者格之,须要得他来;不可者远之,我不管他,便都无了。“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天地阴阳之气交合,便成人物;到得魂气归于天,体魄降于地,是为鬼,便是变了。说魂,则魄可见。贺孙。
叔器问:“上蔡说鬼神云:‘道有便有,道无便无。’初看此二句,与‘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一般;而先生前夜言上蔡之语未稳,如何?”曰:“‘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便是合有底,我若诚则有之,不诚则无之。‘道有便有,道无便无’,便是合有底当有,合无底当无。上蔡而今都说得粗了,合当道:合有底,从而有之,则有;合无底,自是无了,便从而无之。今却只说‘道有便有,道无便无’,则不可。”义刚。
上蔡言:“鬼神,我要有便有,以天地祖考之类。要无便无。”以“非其鬼而祭之”者,你气一正而行,则彼气皆散矣。扬。
上蔡曾有手简云:“大事未办。”李先生谓:“不必如此,死而后已,何时是办!”方。
上蔡曰:“人不可无根”,便是难。所谓根者,只管看,便是根,不是外面别讨个根来。
上蔡说“先有知识,以敬涵养”,似先立一物了。方。
上蔡云:“诚是实理。”不是专说是理。后人便只于理上说,不于心上说,未是。可学。
上蔡言“无穷者,要当会之以神”,是说得过当。只是于训诂处寻绎践履去,自然“下学上达”。贺孙。
“上蔡云‘见于作用者,心也’,谓知而动者便是。”先生云:“本体是性,动者情,兼体动静者心性静,情动。也。”方。以下数条,方问上蔡语录。
“养心不如悦心。”先生云:“‘不如’字,恐有之;‘浅近’字,恐伊川未必尔。此录已传两手,可疑。‘悦心’说,更举出处看。理义是本有,自能悦心,在人如行慊于心。”
“心之穷物有尽,而天者无尽。”先生云:“得其本,则用之无穷,不须先欲穷知其无穷也。”
“放开只守。”追记语中,说得颇别。似谓放开是自然豁开乃得之效;未得,则只是守此。录中语不安。
“敬则与事为一。”先生云:“此与明道伊川说别。今胡文定一派要‘身亲格’者,是宗此意。”
说“何思何虑”处,伊川本不许,上蔡却自担当取也。读语录及易传可见。这同上。
上蔡家始初极有好玩,后来为克己学,尽舍之。后来有一好砚,亦把与人。方。
曾恬天隐尝问上蔡云云,上蔡曰:“用得底便是。”以其说絮,故答以是。又尝问“恭、敬”字同异。曰:“异。”“如何异?”曰:“‘恭’平声,‘敬’仄声。”上蔡英发,故胡文定喜之,想见与游杨说话时闷也。扬。
如今人说道,爱从高妙处说,便说入禅去,自谢显道以来已然。向时有一陈司业,名可中,专一好如此说。如说如何是伊尹乐尧舜之道,他便去下面下一语云:“江上一犁春雨。”如此等类煞有,亦煞有人从它。只是不靠实,自是说他一般话。谦。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七册》
本文讲述了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二十包括张子之书、邵子之书、程子门人、总论、吕与叔、谢显道、杨中立、游定夫、侯希圣、尹彦明、张思叔、郭立之子和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显道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