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总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6496
颗粒名称:
总论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5
页码:
1936-1940
摘要:
本文讲述了对话涉及到程门学派、伊川学派以及康节学术等问题。提问者关注程门学派中学者们的传承与局限性,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文中还提到了康节、思叔、龟山等人的学术特点。另外还讨论了文字的实用性与深度、禅学的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
程门
伊川
学术
内容
问:“程门谁真得其传?”曰:“也不尽见得。如刘质夫朱公掞张思叔辈,又不见他文字。看程门诸公力量见识,比之康节横渠,皆赶不上。”义刚。
程子门下诸公便不及,所以和靖云:“见伊川不曾许一人。”或问:“伊川称谢显道王佐才,有诸?”和靖云:“见伊川说谢显道好,只是不闻‘王佐才’之语。”刘子澄编续近思录,取程门诸公之说。某看来,其间好处固多,但终不及程子,难于附入。璘。必大录云:“程门诸先生亲从二程子,何故看他不透?子澄编近思续录,某劝他不必作,盖接续二程意思不得。”
伊川之门,谢上蔡自禅门来,其说亦有差。张思叔最后进,然深惜其早世!使天予之年,殆不可量。其他门人多出仕宦四方,研磨亦少。杨龟山最老,其所得亦深。谦。
谓思叔持守不及和靖,乃伊川语,非特为品藻二人,盖有深意。和靖举以语人,亦非自是,乃欲人识得先生意耳。若以其自是之嫌而不言,则大不是,将无处不窒碍矣。镐。
吕与叔文集煞有好处。他文字极是实,说得好处,如千兵万马,饱满伉壮。上蔡虽有过当处,亦自是说得透。龟山文字却怯弱,似是合下会得易。某尝说,看文字须以法家深刻,方穷究得尽。某直是弃得下工!闳祖。
上蔡多说过了。龟山巧,又别是一般,巧得又不好。范谏议说得不巧,然亦好。和靖又忒不巧,然意思好。振。
问尹和靖立朝议论。曰:“和靖不观他书,只是持守得好。它语录中说涵养持守处,分外亲切。有些朝廷文字,多是吕稽中辈代作。”问:“龟山立朝,却有许多议论?”曰:“龟山杂博,是读多少文字。”德明。
看道理不可不子细。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辈,下梢皆入禅学去。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见一截,少下面著实工夫,故流弊至此。义刚。
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余习犹在,故学之者多流于禅。游先生大是禅学。德明。
一日,论伊川门人,云:“多流入释氏。”文蔚曰:“只是游定夫如此,恐龟山辈不如此。”曰:“只论语序便可见。”文蔚。
龟山少年未见伊川时,先去看庄列等文字。后来虽见伊川,然而此念熟了,不觉时发出来。游定夫尤甚。罗仲素时复亦有此意。洛。
问:“程门诸公亲见二先生,往往多差互。如游定夫之说,多入于释氏。龟山亦有分数。”曰:“定夫极不济事。以某观之,二先生衣钵似无传之者。”又问:“上蔡议论莫太过?”曰:“上蔡好于事上理会理,却有过处。”又问:“和靖专于主敬,集义处少。”曰:“和靖主敬把得定,亦多近傍理。龟山说话颇浅狭。范淳夫虽平正,而亦浅。”又问:“尝见震泽记善录,彼亲见伊川,何故如此之差?”曰:“彼只见伊川面耳。”曰:“‘中无倚著’之语,莫亦有所自来?”曰:“却是伊川语。”可学。
“游杨谢诸公当时已与其师不相似,却似别立一家。谢氏发明得较精彩,然多不稳贴。和靖语却实,然意短,不似谢氏发越。龟山语录与自作文又不相似,其文大故照管不到,前面说如此,后面又都反了。缘他只依傍语句去,皆是不透。龟山年高。与叔年四十七,他文字大纲立得脚来健,有多处说得好,又切。若有寿,必煞进。游定夫学无人传,无语录。他晚年嗜佛,在江湖居,多有尼出入其门。他眼前分晓,信得及底,尽践履得到。其变化出入处,看不出,便从释去,亦是不透。和靖在虎丘,每旦起顶礼佛。郑曰:“亦念金刚经。”他因赵相入侍讲筵,那时都说不出,都奈何不得。人责他事业,答曰:‘每日只讲两行书,如何做得致君泽民事业?’高宗问:‘程某道孟子如何?’答曰:‘程某不敢疑孟子。’如此,则是孟子亦有可疑处,只不敢疑尔。此处更当下两语,却住了。他也因患难后,心神耗了。龟山那时亦不应出。侯师圣太粗疏,李先生甚轻之。来延平看亲,罗仲素往见之,坐少时不得,只管要行。此亦可见其粗疏处。张思叔敏似和靖,伊川称其朴茂;然亦狭,无展拓气象。收得他杂文五六篇,其诗都似禅,缘他初是行者出身。郭冲晦有易文字,说易卦都从变上推。”问:“一二卦推得,岂可都要如此?”“近多有文字出,无可观。周恭叔谢用休赵彦道鲍若雨,那时温州多有人,然都无立作。王信伯乖。”郑问:“它说‘中无倚著’,又不取龟山‘不偏’说,何也?”曰:“他谓中无偏倚,故不取‘不偏’说。”郑曰:“胡文定只上蔡处讲得些子来,议论全似上蔡。如“获麟以天自处”等。曾渐又胡文定处讲得些子。”曰:“文定爱将圣人道理张大说,都是勉强如此,不是自然流出。曾渐多是禅。”淳。
学者气质上病最难救。如程门谢氏便如“师也过”,游与杨便如“商也不及”,皆是气质上病。向见无为一医者,善用针,尝云:“是病可以针而愈,惟胎病为难治。”必大。
蔡云:“不知伊川门人如此其众,何故后来更无一人见得亲切?”或云:“游杨亦不久亲炙。”曰:“也是诸人无头无尾,不曾尽心存上面也。各家去奔走仕宦,所以不能理会得透。如邵康节从头到尾,极终身之力而后得之。虽其不能无偏,然就他这道理,所谓‘成而安’矣。如茂叔先生资禀便较高,他也去仕宦。只他这所学,自是从合下直到后来,所以有成。某看来,这道理若不是弃生尽死去理会,终不解得!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须吃些苦极,方得。”蔡云:“上蔡也杂佛老。”曰:“只他见识又高。”蔡云:“上蔡老氏之学多,龟山佛氏之说多,游氏只杂佛,吕与叔高于诸公。”曰:“然。这大段有筋骨,惜其早死!若不早死,也须理会得到。”蔡又因说律管,云:“伊川何不理会?想亦不及理会?还无人相共理会?然康节所理会,伊川亦不理会。”曰:“便是伊川不肯理会这般所在。”贺孙。
“程门诸子在当时亲见二程,至于释氏,却多看不破,是不可晓。观中庸说中可见。如龟山云:‘吾儒与释氏,其差只在秒忽之间。’某谓何止秒忽?直是从源头便不同!”伯丰问:“崇正辨如何?”曰:“崇正辨亦好。”伯丰曰:“今禅学家亦谓所辨者,皆其门中自不以为然。”曰:“不成吾儒守三纲五常,若有人道不是,亦可谓吾儒自不以为然否?”又问:“此书只论其迹?”曰:“论其迹亦好。伊川曰:‘不若只于迹上断,毕竟其迹是从那里出来。’胡明仲做此书,说得明白。若五峰说话中辨释氏处却糊涂,辟他不倒。皇王大纪中亦有数段,亦不分晓。”㽦。
上蔡之学,初见其无碍,甚喜之。后细观之,终不离禅底见解。如“洒扫应对”处,此只是小子之始学。程先生因发明,虽始学,然其终之大者亦不离乎此。上蔡于此类处,便说得大了。道理自是有小有大,有初有终。若如此说时,便是不安于其小者、初者,必知其中有所谓大者,方安为之。如曾子三省处,皆只是实道理。上蔡于小处说得亦大了。记二先生语云:“才得后,便放开。不然,只是守。”此语记亦未备。得了自然开,如何由人放开?此便是他病处。诸家语录,自然要就所录之人看。上蔡大率张皇,不妥帖。更如游杨解书之类,多使圣人语来反正。如解“不亦乐乎”,便云“‘学之不讲’为忧。有朋友讲习,岂不乐乎”之类,亦不自在。大率诸公虽亲见伊川,皆不得其师之说。振。
程门弟子亲炙伊川,亦自多错。盖合下见得不尽,或后来放倒。盖此理无形体,故易差,有百般渗漏。去伪。
程门诸高弟觉得不快于师说,只为他自说得去。文蔚。
古之圣贤未尝说无形影话,近世方有此等议论。盖见异端好说玄说妙,思有以胜之,故亦去玄妙上寻,不知此正是他病处。如孟子说“反身而诚”,本是平实,伊川亦说得分明。到后来人说时,便如空中打个筋斗。然方其记录伊川语,元不错。及自说出来,便如此,必是闻伊川说时,实不得其意耳。必大。
问:“郭冲晦何如人?”曰:“西北人,气质重厚淳固,但见识不及。如兼山易中庸义多不可晓,不知伊川晚年接人是如何。”问:“游杨诸公早见程子,后来语孟中庸说,先生犹或以为疏略,何也?”曰:“游杨诸公皆才高,又博洽,略去二程处参较所疑及病败处,各能自去求。虽其说有疏略处,然皆通明,不似兼山辈立论可骇也。”德明。
周恭叔学问,自是靠不得。方。
朱公掞文字有幅尺,是见得明也。方。
南轩云:“朱公掞奏状说伊川不著。”先生云:“不知如何方是说著?大意只要说得实,便好。如伊川说物便到‘四凶’上,及吕与叔中庸,皆说实话也。”方。
李朴先之大概是能尊尚道学,但恐其气刚,亦未能逊志于学问。道夫。
学者宜先看遗书,次看和靖文字,后乃看上蔡文字,以发光彩,且亦可不迷其说也。方。季通语。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七册》
本文讲述了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二十包括张子之书、邵子之书、程子门人、总论、吕与叔、谢显道、杨中立、游定夫、侯希圣、尹彦明、张思叔、郭立之子和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