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非为贫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971
颗粒名称: 仕非为贫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1
页码: 103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位卑而言高,罪也”的说法以及言论的出处和使用的时机。文章指出,这句话只是指出贫穷而仕途的困境,当时的圣贤只要在低下的位置上,不应该言责他人,这是圣贤的智慧之处。然而,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仍然可以言论,不能认为说话就是越出了自己的位置。文章还提到了前人献言的方式和顺序,没有无缘无故地突然越界言论的情况。彼们有所根据,有次第,而且言论也不一定会受到接受和听取。文章举例商鞅、范雎等人的言辞策略,强调顺序和逐渐深入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引用易经的词句,表达了言论有序可以避免后悔的观点。
关键词: 朱熹 言语 商鞅

内容

说“位卑而言高,罪也”,曰:“此只是说为贫而仕。圣贤在当时,只要在下位,不当言责之地,亦是圣贤打乖处。若是合言处,便须当说,非是教人都不得言。若‘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则耻矣!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位卑而言高,罪也。’以君臣之分言之,固是如此。然时可以言而言,亦岂得谓之出位?”曰:“前世固有草茅韦布之士献言者,然皆有所因,皆有次第,未有无故忽然犯分而言者。纵言之,亦不见听,徒取辱耳!若是明君,自无壅蔽之患,有言亦见听。不然,岂可不循分而徒取失言之辱哉!如《史记》说商鞅范雎之事,彼虽小人,然言皆有序,不肯妄发。商鞅初说孝公以帝道,次以王道,而后及伯道。彼非能为帝王之事也,特借是为渐进之媒,而后吐露其胸中之所欲言。先说得孝公动了,然后方深说。范雎欲夺穰侯之位以擅权,未敢便深说穰侯之恶,先言外事以探其君,曰:‘穰侯越韩魏而取齐之刚寿,非计也。’昭王信之,然后渐渐深说。彼小人之言,尚有次序如此,君子之言,岂可妄发也!某尝说,贾谊固有才,文章亦雄伟,只是言语急迫,失进言之序,看有甚事,都一齐说了,宜绛灌之徒不说,而文帝谦让未遑也。且如一间破屋,教自家修,须有先后缓急之序;不成一齐拆下,杂然并修。看他会做事底人便别,如韩信邓禹诸葛孔明辈,无不有一定之规模,渐渐做将去,所以所为皆卓然有成。这样人方是有定力,会做事。如贾谊胸次终是闹,着事不得,有些子在心中,尽要迸出来。只管跳踯爆趠不已,如乘生驹相似,制御他未下。所以言语无序,而不能有所为也。易曰:‘艮其辅,言有序,悔亡。’圣人之意可见矣。”僩。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四册

《朱子语类第四册》

出版者: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

本书为包括朱子语类卷第五十二至卷第六十六,内容为孟子二、公孙丑上之上、孟子三、公孙丑上之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商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