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赐也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类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770
颗粒名称: 子曰赐也章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3
页码: 859-861
摘要: 该段讨论了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一以贯之”的含义。孔子强调多学而识之,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以贯之的理解。圣人不是不理会博学多识,而是有一以贯之的道理。
关键词: 孔子 子贡 一以贯之

内容

孔子告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予一以贯之。”盖恐子贡只以己为多学,而不知一以贯之之理。后人不会其意,遂以为孔子只是一贯,元不用多学。若不是多学,却贯个甚底!且如钱贯谓之贯,须是有钱,方贯得;若无钱,却贯个甚!孔子实是多学,无一事不理会过。若不是许大精神,亦吞不得许多。只是于多学中有一以贯之耳。文蔚。
  问“子贡一贯”章。曰:“圣人也不是不理会博学多识。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今人有博学多识而不能至于圣者,只是无‘一以贯之’。然只是‘一以贯之’,而不博学多识,则又无物可贯。”夔孙。
  问“子贡一贯”章。曰:“‘一以贯之’,固是以心鉴照万物而不遗。然也须‘多学而识之’始得,未有不学而自能一贯者也。”时举。
  夫子谓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圣人说此一句,不是且恁地虚说。故某尝谓,子贡曰:“然。非与?”“然”字也是,“非与”也是。而今只管悬想说道“一贯”,却不知贯个甚么。圣人直是事事理会得,如云“好古敏以求之”,不是蓦直恁地去贯得它。如《曾子问》许多曲折,它思量一一问过,而夫子一一告之,末云:“吾闻诸老聃云。”是圣人当初都曾事事理会过。如天下之圣说道事亲,事亲中间有多少事;说道事君,事君中间有多少事。而今正患不能一一见个恰好处,如何便说“一贯”?近见永嘉有一两相识,只管去考制度,却都不曾理会个根本。一旦临利害,那个都未有用处,却都不将事。吕伯恭向来教人亦云:“《论语》皆虚言,不如论实事。”便要去考史。如陆子静又只说个虚静,云:“全无许多事。颜子不会学,‘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勿失’。善则一矣,何用更择?‘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一闻之外,何用再闻?”便都与禅家说话一般了。圣人道理,都不恁地,直是周遍。夔孙。
  问:“谢氏谓‘如天之于众形,非物刻而雕之’,是如何?”曰:“天只是一气流行,万物自生自长,自形自色,岂是逐一妆点得如此!圣人只是一个大本大原里发出,视自然明,听自然聪,色自然温,貌自然恭,在父子则为仁,在君臣则为义,从大本中流出,便成许多道理。只是这个一,便贯将去。所主是忠,发出去无非是恕。”㝢。淳同。
  问:“谢氏解云:‘圣人岂务博者哉!如天之于众形,匪物刻而雕之也。故曰:“予一以贯之。”“‘德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所以引此诗者,莫只是赞其理之密否?”曰:“固是。到此则无可得说了。然此须是去涵泳,只恁地说过,亦不济事。‘多学而识之’,亦不是不是。故子贡先曰‘然’,又曰‘非与’。学者固有当‘多学而识之’者,然又自有个一贯底道理。但‘多学而识之’,则可说;到‘一以贯之’,则不可说矣。”广。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三册

《朱子语类第三册》

出版者:崇文書局

本文讲述了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二十包括张子之书、邵子之书、程子门人、总论、吕与叔、谢显道、杨中立、游定夫、侯希圣、尹彦明、张思叔、郭立之子和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