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本的形成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5042
颗粒名称: (一)版本的形成过程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7
页码: 334-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公家礼仪节》是明朝丘浚为便于人们实践朱熹的《家礼》而编写的著作。该书在江户时代被日本出版了和刻本,成为当时《家礼》的通行版本。丘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将中国和夷狄、人类和禽兽区分开来,并认为《家礼》是万世人家通行的典籍。该书注重实践,引经据典,并添加插图和注释,内容翔实度远高于《家礼》。全书八卷,包括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等部分,其中丧礼部分被特别重视。此外,还出版了各种修订版的《文公家礼仪节》,其发行量与普及度远超《家礼》。
关键词: 南平市 礼书承传 家礼

内容

《文公家礼仪节》八卷本是明中期丘浚(1418—1495)为便于人们更好地实践朱熹的《家礼》而重编的著作,日本也出版了该书的和刻本。
  丘浚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才学博洽的朱子学者。丘浚,广东琼山人,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生前任翰林院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功绩斐然,死后谥号文庄。他的著作除《文公家礼仪节》外,还有《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朱子学的》二卷、《盐法考略》一卷以及《丘文庄公集》十卷等。特别是《大学衍义补》一书,作为与朱子学政治思想有关的百科辞书资料集,曾在日本和朝鲜多次出版发售。25除此之外,日本还出版了和刻本的《新刻丘琼山故事雕龙》二卷和《新镌详解丘琼山故事必读成语考》。26
  顺带一提,正如序言所提及那样,丘浚的《文公家礼仪节》写于明成化十年(1474)。关于其观点有如下描述:
  礼之在天下,不可一日无也。中国所以异于夷狄,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礼。礼其可一日无乎?成周以礼持世,上自王朝,以至于士庶人之家,莫不有其礼。……文公先生因温公《书仪》,参以程张二家之说而为《家礼》一书,实万世人家通行之典也。……夫儒教所以不振者,异端乱之也。异端所以能肆行者,以儒者失礼之柄也。……自少有志于礼学,意谓海内文献所在,其于是礼,必能家行而人习之也。及出而北仕于中朝,然后知世之行是礼者,盖亦鲜焉。询其所以不行之故,咸曰礼文深奥而其事未易以行也。是以不揆愚陋,窃取文公《家礼》本注,约为《仪节》,而易以浅近之言,使人易晓而可行。
  丘浚根据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践行仪礼,将中国和夷狄、人类和禽兽区分开来。区别文明与野蛮的标志便是有无礼仪,丘浚便是在《家礼》中探寻作为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有的礼仪规范。对于丘浚来说,《家礼》便是“万世人家通行”的通用典籍。但当时因佛教和道教两大“异端”侵入,即使是京城也未严格践行《家礼》。其原因在于仪文“深奥”难以实践。因此丘浚决定以《家礼》为基础,编写一部内容简便、易于操作的礼仪书籍。
  因此,《文公家礼仪节》就是一本注重实践的著作,丘浚在本书的“仪节”部分引经据典,在明晰具体仪式规则的同时还添加了插图,并附上“余注”和“考证”,因此著作内容的翔实度远高于《家礼》。全书八卷,卷一为通礼,卷二为冠礼,卷三为昏礼,卷四为丧礼,卷五为丧葬,卷六为丧虞,卷七为祭礼,卷八为杂仪。其中,本书将丧礼部分按照从“初终”到“成服”以及丧服制度、从“朝夕哭奠、上食”到“反哭”、从“虞祭”到“禅”划分成三个部分(三卷),由此可见丘浚对丧葬礼的重视程度。另外,这三个部分不是通过扉页的标题来区分,而是通过版心上记录的“丧礼”“丧葬”“丧虞”来区分。除此之外,卷八的“家礼杂仪”和“家礼附录”中除“司马氏居家杂仪”外,其他全部为丘浚新补充的内容,由此可见其良苦用心。27之后还出版了各种修订版的《文公家礼仪节》,其发行量与普及度远超《家礼》。28
  此处登载的和刻本书影为万治二年(1659)刊本。如刊记所示,这是由京都大和田九左衙门出版的后印本。该和刻本为关西大学综合图书馆藏本,索书号为N8—385—1—1~4。因在衬页的眉栏上横写着“增订大全”,且在下方题“杨升庵先生手定/文公家礼/种秀堂藏版,金阊舒瀛溪梓行”,由此可知该和刻本是以明末版本作为底本的(后述),校点者不详。值得注意的是,该和刻本的出版时间比絅斋校点本《家礼》的出版时间早了近四十年,且江户时代初期所称《家礼》,指的便是《文公家礼仪节》。
  出版商大和田九左卫门,雅号气求,系江户时代初期活跃于京都出版界的学者。其书肆在京都颇具声望。大和田在宽文七年(1667)刊行《文公家礼仪节》,八年后,以《文公家礼仪节》为底本,撰述并刊行《大和家礼》。这也是江户时代唯一一本将《家礼》原文完整泽为日文并附解说的著作,也是一本很好地证实《家礼》为日本近世初期所受容的著作。29
  但该和刻本在形式上与《家礼》略有差别。虽然扉页标题是“家礼”,但引子“家礼序”之后便是“文公家礼仪节目录”“文公家礼仪节续”(丘浚),且仅在该部分的版心处有“家礼仪节”。此外,虽然封面题签为“文公家礼”,在其下方分别写有“卷之一/通礼”“卷之二/冠礼”“卷之三/昏礼”“卷之四/丧礼”,但这些卷数和章节标题与各册的内容均不一致。人们认为造成书名和卷数标题混乱的原因之一便是与使用的底本为明末坊刻本有关。关西大学综合图书馆藏本的栏外和行间也写有大量的旁注,补述不完善的地方。
  实际上最早出版的和刻本系由京都风月宗知出版于庆安元年(1648)的《文公家礼仪节》八册本。笔者虽然未曾见过这一版本,但推测应与万治二年刊本一样以舒瀛溪本为底本。之后,在庆安四年(1651)、明历二年(1656)以及万治二年(1659)还分别刊发了《文公家礼仪节》后印本,除此之外,还至少刊发了两种刊年不详的《文公家礼仪节》后印本,由此可见该书也收获了大量的读者。30此外,在延宝三年(1675)的出版目录《古今书籍题林》中,宣传本书为:
  《文公家礼》,宋朱文公编,明琼山丘浚辑。校注通、冠、昏、丧、祭及杂礼,引古今经史子集,图文并茂。31
  在元禄年间出版的辛岛宗宪《倭板书籍考》中亦提到:
  《文公家礼仪节》八卷。大明成化中,丘文庄于朱子《家礼》中增入仪节、考证、杂录。儒家礼法仪章遂蔚然详尽,文庄可谓有功于《家礼》矣。文庄名濬,字仲深,号琼山,谥文庄,广东琼州人,名儒赫官,有《大学衍义补》《世史正纲》存世。32
  这些题跋都很好地展现了该书的特点。

知识出处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承传,共十三章,广涉《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议题,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炉,全面深入地揭示《家礼》在东亚的“漫游史”。

阅读

相关人物

丘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