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30004905 |
颗粒名称: | 第一章 性空论的克服与目的论的消解 |
分类号: | B244.75 |
页数: | 42 |
页码: | 8-49 |
摘要: | 本文章主要探讨了朱子哲学中的“理”与“性理”的问题,并阐述了朱子对佛教性空论的批判和应对。文章指出,朱子认为“理”不能在理性的意义上理解,其实质内涵是“性理”。在朱子看来,儒学面临佛教思想提出的挑战,其中最根本的挑战是佛教主张的性空论。朱子通过批判佛教的“真如缘起”观念,消解了佛教对儒学的挑战。文章最后指出,朱子对“天命之谓性”这一命题的理解不同于经学的独断论,并强调了消解佛教的“真如本心幻化万物”观念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朱子 哲学思想 研究 |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问题意识为指引,以结构性诠释为方法,试图揭示朱子哲学内在的问题意识,重建朱子哲学的整体性结构体系。作者从朱子对佛教性空论的批判开始,分别探讨了朱子关于人性的实在性,人性在人伦活动中的作用,气禀、人欲对人性功能的遮蔽,修养工夫与复性的目标及其政治立法意义等问题,以期展示朱子哲学“实质上的系统”及其逻辑展开过程,并在这一视域下,对朱子哲学的相关概念、范畴的内在义理加以分析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