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长子朱塾:英年早逝遵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359
颗粒名称:
二、长子朱塾:英年早逝遵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长子朱塾是一位聪明好学的学者,曾广交名流,但他在39岁时英年早逝。朱熹痛失爱子,回到建阳为他撰写了悼文并亲自葬于大同山。朱塾的妻子潘氏在丈夫去世后抚养孤子,享有高寿。朱塾一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镇早夭,次子朱鉴成为朱氏建安派的嫡传苗裔。
关键词:
朱塾
朱熹
早逝
内容
朱熹长子朱塾(1153—1191年),字受之。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他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家严之遗风。他曾随父亲朱熹广交当世名流,是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学生,还曾师从蔡元定、欧阳光祖等。朱塾以父荫补将仕郎,官任淮西转运使、湖南总领。本可大有一番作为,只可惜英年早逝,于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在浙江衢州任上去世,年仅39岁。后朝廷追赠中散大夫、吏部侍郎。此时,朱熹正在漳州任上,痛失爱子,无心做官,于是回到建阳,在绍熙三年(1192年)将朱塾葬于建阳崇泰里大同山,“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熹还亲自为朱塾撰写《亡嗣子圹志》:宋朱塾,字受之,其先徽州婺源人。大父讳松,绍兴史官也。父熹今为鸿庆祠官。母刘氏,刘勉之之女。塾于绍兴癸酉七月丁酉生,绍熙辛亥正月癸酉卒。娶潘氏,生二男,长曰镇,次曰恩老,四女归、昭、接、满皆夭。明年十有一月甲申葬大同山北麓。其父为之志。呜呼痛哉!
附:《受之公事略》
公讳塾,字受之,文公长子也。荫补将仕郎。夙慧朗徽,英颖过人,祥麟威风,信有种也。以父命受业吕东莱先生,精于春秋性理,大畅玄旨。令假之以年,立朝事业,足绳前修。惜也以三十九而寿止。文公方任临漳,丐祠归葬,亲为题记圹记焉。噫!公岂不欲如参养皙,竟使路也哭回,谓之何哉!卒赠中散大夫、吏部侍郎,未足慰公九泉也。有子曰鉴,朱氏始昌焉,紫阳一线,真足以系斯文之九鼎云。
吏部尚书古冲李默撰
朱塾娶金华潘氏为妻,潘氏生于1163年,29岁守寡后,抚育孤子遗孙,极尽妇道母道,1259年去世,享年96岁高寿。据圹志和《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朱塾和夫人潘氏共生二子,即朱镇和朱鉴(又名恩老),其中长子朱镇早夭,仅传次子朱鉴一支。作为大房长子,朱塾派下子孙世居建安紫霞洲中和坊,守护文公夫妇的墓庐和故居,形成考亭朱氏三大派中的长房建安朱氏一派。
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明代宗朱祁钰下诏“以朱子建安九世嫡长孙梃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从此,建安朱氏便世袭此职,奉朱熹在福建的祠祀,被公认为考亭朱熹的嫡传苗裔。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塾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