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杨时尊师重教、砥砺名节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695
颗粒名称:
(二)杨时尊师重教、砥砺名节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类号:
B244. 75
页数:
2
页码:
024-025
摘要:
明《将乐县志》记载了将乐县形成的读书重教和讲究名节的优良风气,杨时创立了光斋节以感谢老师,他注重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结合,提倡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杨时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将乐县中小学广泛进行,为弘扬杨时文化发挥作用。
关键词:
杨时文化
时代价值
内容
据明弘治《将乐县志》风俗篇载:“至宋龟山载道南归,而乡邑重道,读书进取,间有魁元,砥砺名节,后先相望。”也就是说,在杨时文化的影响下,将乐县形成了两个优良风气:一是读书重教;二是讲究名节。仅数万人口的将乐小县,在宋代就出了四位尚书、三位侍郎、四十七名进士,不仅人数多,而且口碑好,没有一个贪官。
杨时尊师重教,不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还在将乐衍生了一个传统节日——光斋节。据明万历《将乐县志》土风篇载:“三月三日,乡塾盛馔延师,以议束礼,名曰光斋。”此节源于杨时与蔡安礼同年考上进士之后,为谢师恩,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老师杨希旦所教书的“西斋”宴请老师,以光耀西斋并报答师恩,后来逐渐演化为“光斋节”,可谓古代将乐的教师节。
此外,杨时讲学传道,注重将个人理想和时代社会相结合,坚持经世致用,反对学校单纯按文章分数高低评定人才优劣,提出“学校以分数多少校士人文章,使之胸中日夕只在利害上,为此作人要何用”的见解,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今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从杨时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中汲取精华,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如今,“杨时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将乐广大中小学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为弘扬杨时文化发挥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 出版社
本书包括杨时生平简介、杨时的主要贡献、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杨时与朱松、杨时与朱熹等内容。
阅读